2025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主办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本届大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展开,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集中展示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搭建起全国规模最大的教育创新成果交互平台。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胡佳怡副教授、崔钰婷博士及团队学校教师开发的“AI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北京经验与实践创新”成果受邀参与此次活动,在现场通过成果展板、工作坊、视频呈现和成品展示等方式宣传。该成果根植于北京市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实施与优化能力提升研修项目,以及北京教育学院第三轮协同创新项目,成果内容指向AI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创新,以“智联·融创·共生”为导向,以AI赋能、学科融通、真实学习和创新育人为理念,提炼出AI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有效路径。项目团队充分展示了成果并与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工作坊中,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团队教师以超学科课程“创·智汇”为例,介绍了史家综合实践校本化的创新实践。团队教师展示了学校借助AI手段丰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成果得到一致好评。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学校团队教师以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真实成果为切入点,用教学实例串联起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实践脉络。从主题确定到方案设计与实践,再到产品生成,借助人工智能让学生的思维成果更直观系统地呈现。
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对学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纵向扎根、横向拓展”的双螺旋育人模式,并呈现了9个高品质项目案例的手册及学生的项目成果。
成果展示期间,团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进一步扩大了创新成果的辐射范围。通过展示过程中的智慧交流和互相启发,为团队后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扩展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