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5-11-18

近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的“戏韵承华夏 育梦绽新光 ”2025 教育戏剧研讨会在稻香湖景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教育戏剧在学科育人、课程思政与文化传承中的深度融合,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互鉴、共谋发展的高水平平台。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融合教育与艺术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在北京教育学院的持续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 2016 年外语系率先将戏剧引入英语教学实践,到 2022 年教育戏剧研究中心成立,再到连续三届“五彩杯 ”教育戏剧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教育戏剧在北京地区逐步实现了从课程建设到跨学科融合、从活动开展到系统育人的跨越式发展。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系统总结前期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路径,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一、开幕仪式:高瞻远瞩,寄予厚望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教育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柯丹担任主持人。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艳艳、院长邸磊,以及来自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多位领导、专家和一线教师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王艳艳书记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教育戏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为育人方式变革提供了生动脚本。她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为一线教师搭建专业成长与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多元环节的设计,实现“听—说—做 ”一体化的深 度学习。她衷心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让教育戏剧真正走进课堂、滋养生命,让中华文化的韵味在戏剧中传承不绝。
二、主题报告:聚焦实践,洞察前沿

在主题报告环节,四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教育戏剧的实践智慧与研究洞察。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以《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系统介绍了该校戏剧教育课程的设计纲要、实施原则与评价反思体系,展现了教育戏剧如何作为“活载体 ”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全过程。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陈丽分享了《教育戏剧融入语文教学的价值解读与实施方法》。她深入剖析了教育戏剧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育人价值,并结合详实案例,拆解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戏剧习式的实操路径,为“学科育人 ”提供了生动注脚。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外语系副主任徐国辉在《有效开展读者剧场的五点主张》报告中,提出了“ 明晰读剧核心特征、认同读剧独特价值、践行读剧七大板斧、强化读剧扶放有度、赋能读剧编演创意 ”的系统性主张,强调了读者剧场在提升学生表达自信与文本理解力方面的普惠性价值。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级培训师郭楚鑫围绕《教育戏剧剧本研读与教学实践》,从课标指引、要素拆解、标准筛选、深度解读到教学落地,层层递进,阐述了如何通过专业的剧本选择与解读,最大化实现教育戏剧“ 以戏育人 ”的功能。

全基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总监李晶女士对主题报告环节进行了总结致辞。她高度肯定了北京地区教育戏剧取得的成果,并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度,对未来教育戏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殷切期望与战略指引。
三、校长论坛:基地引领,经验共享

“校长话教育戏剧 ”环节中,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王秀荣老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西城区志成小学、霍营中心小学、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四所首批教育戏剧基地校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探索历程与典型经验。北师大昌平附属学校展现了其从“戏剧课程建设 ”到“用教育戏剧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到“用‘大戏剧观 ’助力通用学习力培养 ”的三阶段发展路径。西城区志成小学重点介绍了以红领巾“润智课程 ”为依托,立足校情、融合创新的戏剧育人模式。霍营中心小学分享了其立足“和育 ”文化,将教育戏剧作为“天地人和 ”特色课程群核心组成部分的八年实践历程。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则阐述了以课题为引领,构建“教师学习—课程设计—社团拓展—研讨交流 ”四位一体实践模式,实现从“活动 ”到“课程 ”蜕变的系统经验。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邸磊院长在总结发言中,用“方向、方面、方法与方家 ”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对教育戏剧发展的思考。他强调,教育戏剧要牢牢锚定“立德树人 ”的根本方向,广泛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各类实施方法,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 有方法、有思考的“方家 ”。他还表示,学院将持续通过“五彩杯 ”展演等平台为大家提供展示交流通道,并推动优秀作品走向更高舞台。
四、教育戏剧工作坊《糖果屋》:半沉浸式体验引导价值觉醒

研讨会上,还组织了实践体验环节——教育戏剧工作坊《糖果屋》 。工作坊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柯丹老师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林航老师共同带领。工作坊以经典童话为蓝本进行创新改编,旨在通过半沉浸式的教育戏剧活动,引导参与者在“欲望与诱惑—选择与责任—现实与成长 ”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深度体验与反思。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向情感共鸣、思维激发与价值觉醒。 在具体实施中,工作坊巧妙运用彩布、方巾、标志物等简易道具,创设出充满想象力的戏剧情境。在两位导师的层层引导下,参与者通过角色体验、情境对话、集体建构等戏剧习式,不仅实现了专注力、表达能力、创造性想象与合作精神等学习力目标,更深刻地体验了不同角色的处境与情感,感受了自由、诱惑与现实、责任之间的内心冲突,并最终在引导下对“幸福的真意 ”、“无忧世界的代价 ”以及“成长中努力与付出的意义 ”进行了深入的集体反思。 整个工作坊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参与者纷纷表示,这种“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思 ”的模式,让他们对教育戏剧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为日后在各自教学岗位上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灵感。
五、展望未来:同心协力,共绘新篇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北京地区教育戏剧在校园文化融合、学科教学渗透、普惠性实践、课程系统建设等多个维度的丰硕成果,更明确了未来深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它标志着北京教育戏剧实践进入了一个更加系统化、课程化、融合化的新阶段。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