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11-1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任务——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教师涵养项目,在结业环节组织开展了学员教育思想研讨会。作为该项目中唯一的学前学段学员,延庆区第一幼儿园解春荣老师带着35年一线实践淬炼的“曼育”教育思想精彩亮相,这一思想以“慢养、漫润、蔓生”为核心,集中展现了项目的育人导向与实践成效。

延庆区教委副主任解维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肯定了“曼育”教育思想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中的现实价值,同时勉励各园所将“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转化为常态化保教范式。项目组也表示将据此完善结业与推广方案,构建长效机制,让优质教育理念持续发挥作用。
研讨会现场,解春荣老师执教了大班集体活动《趣玩乒乓球》。活动中,她将规则意识、专注力与合作精神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趣味体验中自然习得相关能力,生动呈现了“尊重规律、温润赋能”的课堂样貌,为学前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高质量保教范例。
在“曼育思想汇报”环节,来自园所与项目团队的六位分享者从不同维度展开阐述。他们分别围绕“曼育”的理论框架、园本实践路径、教师专业成长支撑、幼儿发展典型案例、生活环节渗透方法以及游戏课程设计等内容,详细拆解了“慢养、漫润、蔓生”的方法论与操作要点,最终形成了“理论—课程—评价”同频共振的实践闭环。
延庆一幼的毕业生、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博士生的辛嘉讯,在会上分享了自己与“曼育”教育十七年的深厚连接。他提到,从儿时接触“一颗小小魔方”开始,“曼育”所传递的坚持与韧性便深深影响着自己,这也印证了“曼育”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育人价值。
项目组成员围绕“曼育”的落地实践展开跨界对话,话题涵盖理论引领、园所管理、课程实施、跨学段共鸣及跨界视角等多个方面。大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交流,从用“三个月的耐心”陪伴内向儿童萌发社交能力,到教师角色从“主导”向“看见—支持—放手”的转变,再到通过具体实践化解家长育儿焦虑,共同梳理出“曼育”教育思想落地的关键抓手与操作细节。

专家们也在研讨会上给出了专业指导与建议。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书记、园长朱继文高度肯定了“曼育”教育思想回应学前教育痛点的实践价值,同时提出了标准化、案例化、工具化的深化方向,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清晰路径。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汤丰林则指出,解春荣老师凝练“曼育”思想的过程,是“清零—解构—重构”的过程,也是教师境界从“浪漫”走向“精确”与“综合”的过程,而“尊重天性、尊重规律、尊重成长”正是“曼育”教育的精髓所在。

此次研讨会成功将教育家精神在学前教育场景中转化为可观察、可实践、可评价的具体样态。在教育理念层面,进一步夯实了“生活育人、游戏启智”的行业价值共识;在课堂实践层面,形成了高质量活动的观察—改进范式;在教师成长层面,促成了“思想凝练—行动研究—成果表达”的专业跃迁;在家园协同层面,探索出了低成本、高效能的游戏化育儿路径。
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教师涵养项目面向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的特级教师与正高级教师,为期3年,旨在培养具有首都气质的教育家型领军人才。项目采用“三段一案三体四研”的培养模式,在项目导师与学科导师的双引领下,通过教育思想凝练、教改政策落地、热点难点问题破解等系列任务,助力学员实现从优秀教师到“大先生”的跨越。“曼育”教育思想作为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展现出兼具普适性与可操作性的首都教育经验。项目组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曼育”教育思想的研究与推广,推动教育家精神在首都基础教育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专业的教育温度护佑每一颗幼小生命健康成长。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