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 时间:2025-11-11
2025年11月10日,学院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生发展学”专题工作坊在黄寺校区南楼503举办。高校专家学者、培训院校培训者、中小学校管理者及北京教育学院“学生发展学”各学科创新平台团队、基地校代表等参加了此次活动。工作坊由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主持。

本次工作坊围绕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设置四个子工作坊,以沉浸式体验活动融合理论和实践。首先,思政学院沈彩霞副教授做了“注意的机制与教学策略”的子工作坊,她从学生常见的注意力问题出发,分析了注意的神经网络系统,通过“抓手指”注意力互动游戏,让参会者体验注意力集中的感觉,并讨论了注意力管理的具体策略,如: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设置挑战性的任务、增加学生反应并及时给予课堂反馈等策略,让在场老师能直接参考运用。

随后,思政学院涂元玲副教授的子工作坊聚焦于“学生负向情绪的积极意义及引导策略”,她结合教师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情绪问题案例,指出负向情绪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倡导教师准确识别学生的情绪、分析情绪背后的需要、引导学生恰当表达情绪,为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化解学生情绪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思政学院曾盼盼副教授紧接着带来“学生减压团体辅导设计”的实操分享,她通过压力评估、绘制压力树、身体扫描等互动环节,引导参与教师觉察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并从情绪觉察分析、问题解决、情绪调节、人际联结四个维度,提供了具体可落地的压力应对方案,为教师调节自身压力及帮助学生管理压力提供了实用参考。

最后,学前教育学院李静教授和解会欣副教授围绕“幼儿园融合教育活动设计”展开分享。李静强调了从“物理在场”到“课程参与”的理念,并简要介绍了“活动前多元分析、活动中多层支持、活动后过程评价”的三步法框架,为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设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随后解会欣以经典绘本《菲菲生气了》为载体,带领在场教师开展教育戏剧实操体验—— 通过角色代入、情景互动等环节,展示了融合教育活动的理念与实施路径。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于萍校长对本次工作坊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工作坊体现了认知科学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更通过丰富的内容体现了全景式的学生关怀,同时活动兼顾了对教师角色的双重关照,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助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儒德教授肯定了本次工作坊的重要意义,认为工作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让人印象深刻。他特别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但教师在理解学生、传递温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鼓励在场教师将本次所学带回到教学实践中,结合校情学情进一步转化生成,在学校教育场景中落地实践。
最后,汤丰林教授对工作坊进行总结。他对各位专家的分享与点评表示感谢,同时寄语全体参会教师,希望大家能将本次工作坊学到的方法与思路带回日常工作,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守护教育温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