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锚定智能时代战略,共话实践突破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实践突破”分论坛成功举办

供稿: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时间:2025-11-10

  11月9日下午,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分论坛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实践突破”成功举办。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区域分享、实践交流与专家点评四个环节,汇聚了高校的教育技术知名学者、区域教师教育专家及中小学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智能时代教师能力重塑、培训模式创新及实践路径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论坛由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联合承办。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教授主持本论坛。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英教授做了题为《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的专家报告,强调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急切而迷茫、火热而混沌”,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亟需由浅层应用走向深度赋能,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与数字素养“两张皮”的问题亟需被打破。冯晓英指出现在迫切需要技术融合的新课改,同时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和数字素养。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梁汉槐副教授做了主题为《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I: focus on Problem Formulation》,强调在智能时代计算思维教育越发重要,尤其是问题的定义,好的问题定义可以写出好的提示词,进而更加有效的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作用,同时好的问题定义是需要不断迭代优化的。华中师范大学吴龙凯教授在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探索与经验启示》中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都进行了政策部署,新的时代背景亟需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范式重构,对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要通过多方协作和专项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人工智能领导力,另外还要注重数据隐私与伦理安全风险。

  来自上海教师教育学院陈霞研究员和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吴珊院长在区域交流环节做了分享。陈霞做了主题为《研训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智能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就教师专业发展智能体系建设的愿景与目标、思路与措施、应用现状和反思与展望四个部分进行了分享,该智能平台坚持自组织、深度参与、合作态、全过程、可视化的建设思路,赋能上海市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吴珊做了主题为《战略引领 破局前行:人工智能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突破与生态构建——以北京市实践为例》的报告,从战略引领、现状透视、实践突破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基于收集到的4852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对于北京市干部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应用现状、态度和需求有了精准了解。吴珊指出北京市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方面开展的诸多有效实践,包括暑期集中实训赋能教师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升培训转化注重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依托北京教师学习网构建智慧研修生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实践分享环节,三位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做了分享,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市级骨干教师王作舟做了主题为《智慧体育赋能教师发展实践创新》的报告,传统体育教学面临数据缺失、方法单一、系统割裂的问题,育英学校通过数据驱动、依托智能平台,通过创建丰富的智能体矩阵,打造高质量体育教育,破解“四小”(“小胖墩”“小眼睛”“小豆芽”“小焦虑”)问题,智慧体育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全新育人。北京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程岚做了主题为《AI赋能学校“大思政”育人队伍建设》的报告,程校长提到学校以“数字功”为核心带动教师“六功”协同发展,为教师创建数字素养档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后续北京学校还将从优化智能平台、深化人机协同、完善机制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郭颖老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循证教研促教师专业学习》的报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研活动面临诸多困境。郭颖基于严谨的研究设计对职后二语教师AI+循证教研中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专业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以及AI+循证教研中哪些因素促使职后二语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三个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后,冯晓英做了分论坛总结和点评,肯定了论坛分享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来自新加坡专家和一线的的“小切口”分享,以“闭环、迭代、激活、协作”四个关键词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本论坛吸引了线下近百人参加,线上有880人次观看直播。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