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11-10
在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其学习与专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11 月 9 日下午,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共同承办的学院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分论坛六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 STEM 教师队伍建设”成功举行。
该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汇聚国内外 STEM 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探 STEM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与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我国STEM 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汶,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副处长刘月,朝阳区教委主任徐志辉,玉树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密云区教委副主任(挂职)才仁多杰,以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论坛;八十中学、数科学院及京内外 STEM 教师代表千余人参会。分论坛由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邓靖武教授和数字人“科小慧”全程搭档主持。


开幕致辞:高瞻远瞩,引领方向
分论坛在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任徐志辉和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肖汶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两位领导均强调了在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STEM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他们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提升STEM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


主题报告:前沿视角,深度剖析
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学校STEM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任炜东校长,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学校在AI赋能STEM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叶兆宁副教授,则从AI+教育融合的角度,提出了STEM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强调跨学科整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何鹏助理教授通过视频讲解,介绍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M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国际交流搭建了桥梁。数科学院周玉芝教授,结合工作需求,展望了STEM教师培训的未来趋势,强调了个性化、精准化培训的必要性。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陈咏梅副主任,则分享了海淀区在人工智能时代STEM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区域实践,展示了政策支持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数科学院周莹副教授,则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AI时代STEM教师的角色转型与素养重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共谋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研究员作为点评专家,对报告人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点评,并话题聚焦于当下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围绕AI时代进行STE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王素研究员指出,这不仅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学科知识在STEM框架下的有机整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在STEM教师培养方面,王素研究员发表了独到见解,强调要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注重教师跨学科知识储备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重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STEM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STEM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谋发展的高端平台,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教育工作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于提升我国STEM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