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戏剧赋能美育创新 培训启思落地课堂——《巴塘连北京》音乐课本剧的育人实践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5-11-04

      2025年中小学艺术教师戏剧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项目,依托“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师综合艺术实践工作坊及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设立,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浦洁任负责人、体育系饶子龙任班主任。在二级学院赵楚副院长统筹指导及东城区音乐教研室支持下,项目构建起市区校联动的优势培训模式,为艺术教师搭建起“戏剧融入教学”的实践桥梁。
      美育倡导“强化民族文化传承、深化综合育人”,传统民歌教学如何焕发活力、赢得学生认同,是一线音乐教师的共同课题。此次培训精准破局,让参训学员豁然开朗:“从前视戏剧为‘额外负担’,如今才领悟它是解锁音乐内涵的钥匙。”每一场理论研修、每一次“声台行表”实践与剧本排演,都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抓手,推动“冷课堂”变身学生的“热舞台”。
      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周钰景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音乐课《巴塘连北京》,正是培训成果的生动缩影。课堂上,学生嘹亮唱响自编劳动号子:“汉藏一家 嗨咗嗨咗;一家亲哎 嗨咗嗨咗;天堑陡哎 嗨咗嗨咗;变通途哎 嗨咗嗨咗!”眼眸中满是对川藏公路建设者的崇敬——这堂植根于培训沃土的课程,在师生共创、家校协同中,成为艺术教育改革的鲜活范例。
      最初教授《巴塘连北京》时,周老师发现学生虽能精准拿捏节奏旋律,却对“川藏公路为何修建”、“藏汉军民为何同心筑路”茫然无知,难以共情。她敏锐察觉:这首承载藏汉情谊、镌刻数万军民筑路壮举的民歌,本身就是绝佳戏剧素材。依托培训所学的戏剧教学方法,一个“音乐+戏剧”的课本剧构想在她心中萌芽。
      周老师带领所教各班开启课本剧接力创作:有的班级深耕“筑路现场”,将“戏剧动作设计”融入劳动号子,让“嘿哟嘿哟!战胜修路难”的口号通过张力十足的肢体语言具象化;有的班级聚焦“通车庆典”,以藏族舞蹈搭配不同情绪的《巴塘连北京》演唱,串联起剧情脉络。这些实践,正是培训“多艺术形式融合”理念的落地印证。
      家校协同也为实践注入温暖力量。拥有戏剧专业背景的家长被孩子的创作热情打动,主动化身“校外指导”,深度参与剧本打磨,凝聚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当课本剧完整呈现时,培训的深层育人价值彻底彰显:学生不再是机械复刻旋律的“被动学唱者”,而是全情投入角色、体悟藏汉军民家国情怀,传递民族情谊与奋斗精神的“文化传承者”和“精神传播者”。
      从“技能传授”到“文化浸润”、“价值引领”,这场由戏剧培训引发的课堂蜕变,不仅破解了传统民歌教学困境,更让艺术教育的育人初心得到最生动的诠释。而《巴塘连北京》的课堂实践,正是此次培训项目赋能一线教学、推动美育创新的鲜活注脚。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