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小学科学“物质与能量” 跨学科概念主题课例展示 ——小学科学专题研修班集体活动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11-04

  为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推动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落地,10月30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科学教研室在前门小学组织了一场以“物质与能量”为主题的小学科学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活动分为上午的研究课展示与下午的专题研讨两个环节,由项目负责人孙慧芳老师主持,教研室主任杨青青副教授做专家点评,小学科学跨学科概念专题研修班及2024级平谷区新任教师培训科学组全体学员参加,现场氛围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上午的研究课环节共展示三节精彩课例,分别围绕“热胀冷缩”“生活中的材料”和“点亮小灯泡”展开,体现了“物质与能量”领域的核心概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前门小学的姜梦杰老师执教的《热胀冷缩》单元教学以“罐
头打不开怎么办”这一真实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渐进式探究,逐步建构气体、液体、固体热胀冷缩的科学概念。课程设计注重控制变量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证据意识。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的马雪晨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材料》是单元起始课,她通过“材料大闯关”等游戏化活动,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不同材料的特性,从而理解材料、性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渗透分类与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张豆豆的《点亮小灯泡》一课则从手电筒发光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结构,自主尝试连接电路,在“点亮”与“不亮”的对比中,逐步建构“闭合回路”的电路概念,通过对光、热等具体直观现象的观察,认识抽象的光能、热能、电能等能量形式,初步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



  在下午的研讨环节,学员教师围绕三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跨学科概念落实、学生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课堂生成的处理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杨青青主任对三节课进行专业点评,充分肯定了三节课的选题价值、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创设、科学思维的培养、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思路,并建议学员老师们进一步思考“物质与能量”概念的本质内涵、知识结构化、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板书的设计与生成。

  此次展示活动将课程标准中对于跨学科概念的要求转化为3节生动鲜活的课例,不仅为科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思路,也进一步明确了“物质与能量”主题下的教学方向与实施策略,对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科学教研室将持续深化研究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科学教育创新实践。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