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近日连续召开两场“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调研会,第一场调研对象为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综办主任、系主任、非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平台骨干教师,第二场调研对象为教授、副教授、博士、40岁以下青年教师(包括行政管理人员)。
来自音体美各系的教师们围绕“十五五”目标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聚焦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重点就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培训体系升级、体艺融合创新等方向提出具体举措。
针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林泰然指出应锚定市级高水平高质量培训;袁立新畅想未来学院依托首都资源优势,在2028年前建成国家级体育美育教师培训示范基地,重点培育AI+体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等五大特色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讨论焦点。多位教师均提出通过校企合作破解技术壁垒,提出建立数字影视、AI教研室等新型教学单元,开发智能教练系统、体育艺术素养诊断平台等工具。也有教师提醒,要系统研究AI时代学习机制变化,避免技术应用流于形式。
培训体系改革也成为讨论热点,希望未来通过纵向分层设计(基础必修+高层选修+定制实践)、横向分类施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时空拓展(城区基地校+京津冀协作体+云端课堂)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饶子龙、黄春秀、张烁等教师主张建立常态化品牌项目,培养课程专属性,推动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
周凯怡、夏西奇、王耕等行政管理人员也就人才梯队建设、数字转型、内训制度保障、科研创新等关键领域提出自己的看法。
潘建芬院长表示,体艺学院教职工应目光长远,面向未来,面对新时代科技浪潮,慎思笃行,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推动体艺教育从传统培训向智慧服务转型,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