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10-21
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围绕核心素养的跨学段教研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跨学段教研通过学科内的贯通融合,能够帮助教师们在更广泛的教学层面上进行深入探讨与反思,有效推动课改新理念的落实。10月15日,数科学院数学系新任教师培训项目团队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为主题,举办“2023级经开区小学数学班”与“2023级、2024级经开区中学数学班”联合活动。本次活动是同类同学科项目跨段联合教研的模式探索,学科培训一体化设计与联动的一次尝试,通过小初衔接课程教学,让数学核心素养整体性、一致性与阶段性在教学中落地,进一步深化学员对单元视角教学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联动:贯通培养整体设计
采用"集体备课+教学实践+理论嵌入+研讨改进"模式,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师培训项目深度联动。通过同主题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展示,构建起三年级、六年级、七年级、九年级的纵向学习进阶链条,让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与阶段性在教学中真正落地。

跨段协同:核心素养阶段性把握
活动选择"观察物体"主题,以发展空间观念为切入口,从物形转换、方位及关系、运动及变化这三个维度展开教学设计。通过生活化观察到数学观察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在想象、操作、表达、辨析中强化空间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认知。通过跨学段协同备课,培训前期项目团队分别组织授课学员集体备课,共同打磨教学设计。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师分别进行同一主题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程度的行为表现进行任务设计,使得学习任务既与前序阶段衔接,又为后序阶段做好铺垫,确保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多维引领: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
项目负责人潘丽云、曹辰及项目助理刘晓婷、陈鹏举四位指导教师分别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初衔接课程教学、学习进阶视角下的《三视图》教学、跨学段贯通式培养与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通过空间观念层级指标对应教材解读、学生学习分析,实现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的双向融合。课前学员根据三个学段教材内容,自主思考不同学段教学目标与侧重点,观课时对比差异,提出课例优点及问题。围绕疑惑与问题开展思维碰撞,指导教师答疑解惑,优化教学环节,以空间观念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诊断学情、空间观念内涵的学段差异追因学生的困惑,真正落实学生空间观念的阶段性发展。
学员收获:
王梦达(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通过研讨“三视图”主题在三年级数学课程中的表现和观摩学习更高学段“三视图”主题的展示课,我对“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在小学和中学课程中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以及表述的整体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能更有意识地从各学段贯通的视角理解课程目标,更主动地以「大单元」为基础分析和研究课程内容,更积极地尝试探索核心素养其他表现在不同学段的特性以提升自己的课程理解力。
胡珍(经开区第一小学):本次的培训学习,是一次新奇的培训体验,在同一天跨时空的追随着《观察物体》主题,随着年级不断升高,知识也在不断进阶,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意识到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各阶段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跨学段衔接”为桥梁,共同构建“感知—理解—应用”的立体化育人网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空间思维基石,揭示空间观念培养从具象感知到抽象建模的螺旋进阶规律。
项目简介
“经开区2023级及2024级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聚焦提升中小学新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使其“站位更高、技能更实、视野更宽”,旨在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增强学员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修养、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及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奠定坚实基础。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