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09-18
为帮助一线生物教师掌握STEM领域中设计思维的方法,推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2024级生物“优青项目”于9月16日在爱哲安民未来学校组织开展“设计思维推动跨学科创新”主题工作坊活动。
本次工作坊是生物优青项目持续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项目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培养理念,近年来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博物馆及创新教育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为教师提供前沿、实用、可迁移的专业发展支持。此次引入设计思维方法论,是项目组在跨学科教师培训领域的又一次创新探索。本次工作坊通过理论输入、案例剖析与实践创造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们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
工作坊从设计思维的基本框架入手,以“翠鸟模拟高铁列车头”的案例,讲解仿生学中“形态+功能”的仿真逻辑,让学员们直观感受跨学科创新的思路;最后重点指出传统项目式学习的局限,强调“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而非由教师预设问题”,且提问需从同理心出发,聚焦具体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教师们重构问题解决视角提供方向。同时学员们学习了《拯救红毛猩猩》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策略,为未来教师设计课程提供了将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与学科核心概念深度融合的范例。
最后在案例生成指导环节,各小组基于真实用户需求,运用POV(Point of View)方法定义问题框架,并通过仿生学启发进行解决方案的头脑风暴。各组教师结合前期所学的设计思维工具,围绕具体教学场景展开设计,并利用AI生成模型与手工制作形成课程原型。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也深化了其对“学生为主体、问题为起点、创新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理解。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引领、案例示范与实践创造三大环节,帮助教师在设计思维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突破。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更获得了可直接应用于课堂的实践工具,未来将把设计思维融入生物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本次培训不仅是生物优青项目在教师培训模式上的一次成功创新,也为未来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经验。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