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以匠心育桃李 用初心筑未来--2025年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暑期新教师培训顺利举办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08-29

  为促进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按照学院相关工作要求,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于2025年8月20日至23日顺利举办了本年度暑期新教师培训工作。本次培训面向昌平、怀柔、平谷、经开四区的248名新入职教师,分别在文兴街校区、昌平教师进修学校、平谷中学、建华实验亦庄学校4个教学点开展培训。

  深耕课堂 锻造专业技能

  数科学院各个项目团队调研学员需求、提前集体备课、制定教学方案,在培训中开启“三维研修矩阵”:3个学段分层指导、6个学科精准施策、11个班级个性培养。本次培训采取“参与式讲座+沉浸式工作坊+微格化教学”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课标深度解读、教材多维分析、教学设计实战等模块,让新教师在试讲磨课中锤炼教学技艺,在专家点评中领悟教育真谛。


  专家引领 照亮前行方向

  班子成员与二院教学督导组化身“教育摆渡人”,深入教学现场把脉问诊。学科专家以“一对一”导师制开展个性化指导,既传授“如何拓展科学思维”的破题之道,又示范“经典实验创新教学”的实操技法。资深教师通过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传授了实用的教学技巧与策略,有效缓解了新教师的入职焦虑,增强了他们的教学信心。



  秣马厉兵 共赴教育山海

  在培训后期,各个学科新教师进行教学风采展示,通过模拟授课、相互观摩学习,以及接受指导教师的一对一点评与指导,新教师们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本次培训还组织了小组讨论与经验交流活动,新教师们积极分享学习心得与困惑,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教-评-思”循环中实现教学技能迭代升级,在小组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服务润心 构筑温暖港湾

  为确保培训顺利进行,数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各教学培训点看望慰问教师和学员,综合办公室与教务处、后勤部门紧密协作,全面保障了培训期间的各项需求,织就“全周期保障网”。从住宿安排、餐饮服务、教室内教学设备的调试与课前调试,到上下午的教室走访,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学院对新教师的深切关怀与全力支持。此外,文兴街校区和远郊教学培训点还安排了夜间值班教师,及时解决学员在培训期间遇到的生活问题,为新教师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培训环境。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既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更是首都基础教育生态优化的缩影。十一载春秋,数科学院始终以“三维研修矩阵”为基石,见证了数千名新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蜕变。展望未来,在学院党委的引领下,数科学院将继续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翼,构建新型培养体系,助力新教师实现从技能习得者到教育创新者的思想跃迁。

  学员感言:

  小学数学班学员:这段时间的培训时光让我感觉收获满满,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盲目看教材,一直以为一年级的数学知识非常简单,教起来不难,但听了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才发现,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藏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同时也提高了我的问题意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中学物理班学员:今日聆听多校同仁的授课展示,内心深受触动。各位新教师的准备工作细致周全,课堂呈现流畅自然,尤其部分物理实验环节,设计精巧、演示生动,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将复杂知识点拆解得清晰易懂,令人豁然开朗。作为中职智能制造学科的教师,我在观摩中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从大家从容的教姿教态、自然的表达节奏与引导学生思考的互动技巧中,学到了跨学科通用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不禁思考:能否将这种“直观化、沉浸式”的教学思路迁移到智能制造教学中,让专业理论与实操教学更易被学生理解吸收。此次培训让我清晰看到自身在教学细节与专业呈现上的提升空间,未来也会带着这份启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优化,打磨更优质的课堂。

  中学地理班学员:经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习,我会牢记各位老师的教诲,会让课程标准成为设计的第一把尺子,让真实情境成为课堂的第一道光;在每一次试讲与反思中雕琢语言与姿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一次备课,先问“学生是否愿意跟我走”;每一次试讲,先听“学生是否听得懂、用得上”;每一次反思,先写“学生还有哪些困惑未曾落地”。把今日所学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温度的地理讲台,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