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教院赋能启新程,专家领航谱新篇——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学习活动纪实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07-12

    “逐梦追风争上游,知行一路度春秋”,为助力内蒙古中小学名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区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教育厅委托学院承办了首批30名学员的“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三年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形成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4月13日培养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和各学科工作坊按照既定培养计划,紧紧围绕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以在线学习的方式陆续开展了系列理论讲座和研究指导活动,为学员们自主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7月7日-12日,30名中小学名师又齐聚北京教育学院文兴街校区,开启了为期 6 天的线下集中研修之旅,理实结合、专家赋能,进一步明确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课题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开班启幕:凝聚共识,共赴新途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7 月 6 日,学员们怀揣热忱,在文兴街校区完成集中报到,为培训拉开序幕。7 月 7 日上午,项目团队王钦忠和杨小丽老师带领学员们通过系列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互动交流、组建小组、推选班委,凝聚成团结奋进的研修共同体;随后两位老师再一次深入解读了培训方案计划,让学员们进一步明晰了培训目标、学习内容与成果要求,为后续研修学习筑牢根基。

理论深耕:专家引领,启迪智慧

     “解惑如拨雾见岳,启思似凿石得泉”,多场专家讲座接连登场,一场思想盛宴圆满落幕。专家以其深厚学养与灼灼洞见,为学员开启了一场智慧之旅。
        胡佳怡老师带来 “项目式学习” 课程,以生动案例阐释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要点,以问题引导思维,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同时,给出教学设计工具与实施策略,深化了学员们对项目式学习的认知。
 
  
 
      北师大胡定荣教授围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落实” 开讲,从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讲到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点、矛盾点以及应对策略,指出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为教学转型指明了方向。
       首师大孙众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图景。她从教师层面的智能备课、精准评价,到学生端的个性化学习、创意激发,从课堂中多模态资源的动态生成,到教学流程的智能化改造,系统阐释了AI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全方位拓宽了学员的视野。
        顿继安和吕俐敏两位老师则别开生面采取双师授课形式,系统阐述了“名师工作室的意义、架构与组织策略”,顿教授明确指出名师的内涵: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同时明晰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类型、运转条件、组织之道。吕俐敏老师现身说法,例举“字课工作室的主题引领-分层推进的实践范式”,为学员们系统建构了工作室开展的路径架构。
        李怀源老师指导 “行动研究主题的确定” ,从自身丰硕成果的取得,引起反思:研究能带什么引入,从团队建设到教研方法,到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以及限时训练作课题选定的路径探索,为名师成长与教学研究赋力。
        每场讲座后,学员以心得沉淀所学,在思考中提升认知。专家以智慧为舟,引领学员们驶向思想的深海;其言如钟,余音绕梁,不仅照亮了当下困惑,更在每位参与者心中埋下探索与求知的种子。

实践赋能:现场指导,学用相长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培训注重实践落地。7月10日,“名师工作室建设现场指导”与“研究课题申报现场指导”环节,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深入分学科工作坊,为学员一对一答疑、手把手指导。从工作室规划到课题申报细节,精准助力学员破解实践难题,推动教学研究与团队建设走深走实。7 月 11 日,学员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科学家博物馆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在参观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历史传承与中国科学家精神,王钦忠、杨小丽两位老师引导交流反思,让红色教育、科学教育融入教师成长,赋能思政与科学教学实践。
 

阶段总结:交流互鉴,启智共享

f2b6357accd7f1bfbccb5c4e3ad2bd9 6eae7c9bc064e5ccb7d972605e43dd7 53a2d598cf1c78745d0fd37f7892dc7
3f9f1f078e3754f8ad2e30c02d194f9 cac3c66a675c45afcc96f430650dcdf 1c49edea46df6d8b285269485589705
2068846690f1fe82982e1e845c2ceb0 5cd3d55a9b95008a3ae79f65b902dc2 4d7f4e8598dcb4fb4abf76fc2001e07
  79e7ef857291580e701569e9d3d9324 41535a7487da8e252368d725fb778a4
        7 月 12 日,为集中展示交流培训以来的学习成果,各学科工作坊推荐了14名学员参加了“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每人8 分钟的学习成果展示,聚焦名师工作室建设或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工作进展和推进措施,充分展现了学员们为期半年的研修成长与收获。
 
86d6c0324c7fb1959448dbf42c151b1 b10c1e0a5fa2b7dfaf90a79c671e3f0
f72e44fa7aaedb726056cdeeda47237 IMG_7097
        学院领导和点评专家对学员们的研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晶、季苹和张鹤三位专家认为学员的选题聚焦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难点问题,希望在下一步研究中继续突出专业性和学术性;学院纪委张润杰书记勉励大家,要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不断开阔学术视野,不断增强育人本领,争做京蒙教育合作的使者,积极将北京优秀教育资源引进内蒙古,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名师启航:满载而归,‌迈向深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集中研修虽暂告段落,成长却永不止步。相信内蒙古名师们将带着所学所悟,回到教学一线,以工作室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为引擎,领航区域教育发展,书写内蒙古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研修赋能的火种,点燃更多课堂的精彩,照亮万千学子的成长之路。
邰彦明(赤峰市第二中学):此次北京研修之行,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针对我在课题选题中的模糊点、工作室运行中的瓶颈,理论导师从研究方法上拨云见日,实践导师结合一线经验给出具体方案,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指导,让抽象理念落地为可操作的步骤。未来,我将带着所学,把项目学习融入课堂,用技术赋能教学,以课题为锚点带动工作室发展,在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刘凤鹏(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三中学):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对这次培训的精心安排,包括课程设置、聘请专家,也包括我们的饮食起居等。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名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室建设和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我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科研技能和能力,还提升了专业素养。
张霞(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特别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鼎力支持与导师团队的倾力引领——正是这份坚实的学术支撑,赋予我和工作室突破壁垒的勇气,踏上了这场重塑专业基因的蜕变征程。得益于北京教育学院为工作室主持人量身定制的“双导师”培养体系,引领我们层层解构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重构课题研究逻辑链。从21天课例精磨的深度碰撞,到课例论文17稿的反馈修改,让我深刻领悟到学术意识的觉醒,是迈向深耕的第一步。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