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正式启动

供稿: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时间:2025-07-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的要求,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项目于2025年7月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实训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学院主办,旨在为2025年秋季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坚实的课程及师资支撑。经市教委统一部署,各区结合实际,从拟承担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中精心遴选推荐出130名学员集结参训,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开班仪式隆重举行,共绘AI教育师训蓝图

  7月8日上午,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项目举行开班仪式。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汶主持,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张晓玲、基础教育二处副处长李睿、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金秀、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副院长胡淑均、实训相关负责人及项目学员共同出席。

  首先,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副处长李睿对《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教学实施到过程评价等方面,为参训教师厘清了教学方向和实践路径。随后,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从需求导向、实践导向、成果导向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次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整体安排及实施要求。她鼓励学员们秉持协同共进、知行合一的态度,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资源、整合优势,力求在实训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张晓玲同志发表讲话,张晓玲对参训教师提出了明确期望与殷切嘱托:一是认真学习、提升能力,做到带着问题和任务学;二是勇于实践、探索创新,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三是加强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教研员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协作。她特别强调,人工智能课程开设是一场攻坚战,各方应高度重视,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要全力做好秋季开课的各项准备,务必落实“进课表、做教案、出课例”。讲话最后,张晓玲寄语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头作用。”

  理论实践融合并重,推动AI通识课程落地

  此次实训共计32学时,课程设计紧凑、层次清晰,聚焦“懂政策、懂技术、会教学、能落地”四大目标,力求帮助参训教师从通识理解走向教学胜任,从课程理念走向教学实施,为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实训具体围绕三个方面系统展开:

  一是强化政策理解,夯实课程理念基础。重点解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帮助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明确秋季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标准,确保教学设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聚焦技术前沿,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7 月 9 日,北京师范大学卢宇副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乐进军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马涛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李会然副校长以及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蔡雷,分别从各自视角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进行分享交流。通过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专题讲授,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与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中小学课堂需求,帮助教师构建起技术认知框架,并掌握将技术内容有效融入教学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学胜任力。

  三是注重小组研修,推进课程设计落地。7月10日,实训以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四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分组合作,围绕“课程框架+教学方案”双成果任务协同研讨,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学设计成果。实训结束后,参训教师不仅要完成本校秋季课程开设的准备任务,还将在后续承担各区组织的教师培训与经验分享,引领带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区域内持续推进。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