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美感的力量——体育与健康学科美育教学指引案例研讨会”成功举办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5-07-10

      7月9日,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要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要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分学科推动制定美育教学指引”要求,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开展“学科美育教学指引”专项研究委托、教育科学出版社指导下,体育场景育人“美感的力量——体育与健康学科美育教学指引案例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
      北京市教委原二级巡视员王东江、体卫艺处一级调研员钱进军、体卫艺处挂职副处长张永明等领导,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杨建伟、卡酷少儿记者卢可飞、浙江嘉兴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特级教师曹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健、项目负责人潘建芬、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海淀区体育名师黄虹工作室和美育教学指引案例开发团队共60余人参加。活动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饶子龙老师和授课教师陈佳主持。
      研讨会第一部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容之美案例分享,5位老师基于新课标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和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视角,分别以图形律动中的“绘跑”、脊柱变美小标兵、淬火体能小先锋、魔法绳舞派对和武术小剧场为主题,从案例研发背景、美育元素体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案例特点等展开极具特色和启发性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容中蕴含的美。
      研讨会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锻炼“美意识”案例分享,4位老师分别以音乐赋能田径动作的美、解锁支撑跳跃的密钥之美、做自己身体的雕刻家、从视频创作到情感共鸣为主题,从案例名片和教学设计过程的美育元素展开,分享以运动美为主、动作美为主、健康美为主、精神美为主的“美意识”锻炼案例。
      研讨会第三部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之美展,6位老师分别以自身开发实践的美育案例微格片段展开,通过无生授课、图说、真情境实操体验等方式,自然展示了体育教学节奏美、体育教学组织美、体育教学环境美、体育教学组合美。八一学校体育组教师以队列、口令、哨声、即时表扬、动作示范等实战表达了体育教学仪态美、语言美、动作美和氛围美等教学之美。
      此次研讨会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容之美、教学之美,设计了“热板凳”互动环节,特级教师曹龙、黄虹老师,还有李健教授和教研员刘萌作为“热板凳”队员,接受了现场参与老师的提问。老师们结合“美感的力量”主题,围绕案例分享、自身实践与认知理解,聚焦“坚守岗位多年精神美如何形成”、“怎么认识理解体育美育”“体育教师怎么把感受到的美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怎么用语言将这种基于美育的体育教学表达出来,进而影响更多的体育老师”等问题纷纷进行提问。热板凳专家从“人文缺失、要承认差异性、要看到体育美的多个视角、人格的力量传承美、善待每一位老师、美是可以传染和传递的、做美的榜样”等视角给予了温暖且有力的回答。
      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杨建伟对此次研讨会做了点评,从好的老师就是体育、老师展示的就是体育之美、体育美一定要有载体、教师创造的意境是让学生精神卷入的重要路径、从欣赏中形成价值判断、在表达中内化精神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对后续案例研磨提出了“怎么理解课例要反映出来的体育之美”、“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景象把体育教师感受到的美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怎么用书面的形式将这种基于学科之美的体育教学表达出来,进而让其他体育老师既看得懂,又感受得到,还能够学得会”等思考建议。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北京市教委原二级巡视员王东江,高度肯定了案例研发和分享老师把课堂创造得更美、把美育融到体育课堂、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递者的积极且卓有成效的探索,并结合当前中小学五育融合不足、体育美育融合难点和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鼓励老师们将课堂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主渠道,体育教师要敢于成为创造者,要勇于承担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时代重任,不断去创造、实践和改进,合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解锁课程教学改革,并提出体育教师的增量就是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变量,在坚守坚持中去激发、去实践、去创造,培养“强体魄、强心智、强担当”的时代新人。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