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以地理之眼观天地,以教育之心育桃李——2023级优秀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学地理)项目举行优秀成果展示暨结业典礼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5-07-08

  7月5日上午,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举行2023级优秀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学地理)项目优秀成果展示暨结业典礼。历经两年的专业淬炼,来自北京市8个区县的16名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携丰硕成果开启教育新征程。

  回顾与总结:专业成长的坚实足迹

  项目负责人曾早早副教授在学科总结中回顾了学员们的研修历程。该项目聚焦地理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以“行动研究”为范式,通过理论学习、研究设计、实践改进和研究萃取四个阶段的系统培养,引导学员围绕“核心素养落地”“知识结构化”“学生思维培养”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曾老师特别指出,学员们产出的研究成果均紧扣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展现了扎实的专业探索精神。

  成果展示:核心素养落地的创新实践

  四位优秀学员代表分享了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冯艳杰老师以《岩石圈物质循环》为例,构建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型,创新采用量化评价指标追踪学生能力发展。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张瑞亚老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融入尺度思想,设计了成因类问题的分析路径与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地理思维瓶颈。中关村中学连莉老师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重构《地表形态塑造》单元教学,通过岩石观察、模拟实验和喀斯特地貌研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进阶。建华实验亦庄学校杨利超老师以北京中轴线“铜壶刻漏”文物为载体,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提炼“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统领教学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


  深情寄语:教育路上的明灯

  指导教师代表李春艳教授以四幅哲理图勉励学员:“慢即是快”,专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专业积淀;“深挖一井”,聚焦研究方向持续深耕;“麦浪效应”,在教改浪潮中坚守学科根基;“成果雕琢”,将两年所学转化为持久专业动力。她强调:“培训虽结束,但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永无止境。愿各位以青春为名、以理想为帆,奔赴教育新彼岸。”

  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王钦忠院长在讲话中高度肯定项目成效,称赞该培训项目“设计精准、过程扎实、成果有质感”。同时提出三点期许:深度反思,整合知识结构;凝练专长,做到“有观点、有方法、有成果”;持续辐射,带动区域教学革新。

  感恩与启程:教育情怀的薪火相传

  典礼上,学员们通过短片重温700多个日夜的研修点滴,以“团队超级名片”绘制教育理想蓝图,并向培训团队敬献锦旗。


  本项目是北京市教师梯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该班学员的多项成果已应用于教学实践,其中跨学科教学设计、地理实践力评价工具等创新模式正在区域推广,为首都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地理教育的精髓,在于教会学生用空间的尺度丈量世界,用时间的维度理解变迁。两年的淬火成钢,不仅锻造了16位教师的专业锋芒,更点燃了他们对教育本质的永恒追问。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