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教育干部学院举办2025年第二期青年博士学术沙龙

供稿:教育干部学院(教育管理学院) 时间:2025-07-02

        为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有组织科研,6月30日上午,教育干部学院(教育管理学院)举办2025年第二期青年博士学术沙龙活动。本期主讲人为教育系刘嵩瑞博士,主题为“复性于礼:凌廷堪礼教思想研究”,主持人为副院长刘博文。

        刘嵩瑞博士重点阐释了凌廷堪“以礼代理”的学术主张,指出其核心在于反对宋明理学的抽象思辨,强调礼的实践品格与教化功能。凌氏提出的“复性于礼”学说,旨在通过礼的践行恢复人的善良本性,实现个体的道德完善。报告还深入剖析了凌廷堪关于礼的构成要素、礼教实践方法以及情礼关系的论述,系统揭示了其礼教思想的深刻性与内在逻辑。在反思凌廷堪思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刘博士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围绕个人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从书斋到田野”的研究转向计划,未来将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可行路径。
        刘嵩瑞博士的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积极思考。刘佳老师、李彦青老师围绕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并就后续如何深化研究等方面,与刘嵩瑞博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教授点评环节中,胡淑云教授对本次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该研究选题具有开拓性价值。凌廷堪的礼教思想作为清代学术中的“冷门绝学”,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先秦儒学。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思想溯源,又要通过讲述凌廷堪的生平轶事等鲜活素材,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其次,强调“学术之在天下,阅数百年而必变”的深刻内涵。胡教授以儒家“仁”的思想为切入点,指出学术研究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历史思维和前瞻意识,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最后,建议进一步充实研究的现代意义,通过古今对话的视角完善整个理论体系,使这项研究在学术传承与当代价值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最后,王鸿杰书记对本次活动做总结。他指出:做学问要有三个“转换”,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历史走向现实、从学理到践行,这样才能做到“遵德性,道问学”。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与教授之间的交流指导,以有组织科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后续,教育干部学院将继续开展青年博士学术沙龙系列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在支持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二院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