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主题班会,主题为“见证‘突破’,共话成长”。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指导、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2025年场景式育人“体能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成果总结,聚焦“四小”问题,以“体能突破”为核心支点,通过可视化数据追踪、师生家长成长故事分享、典型案例剖析,全景呈现体能课程激发学生身心蜕变。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张志华,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潘建芬、副院长韩金明,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体育教研员卢钦龙,青年湖小学党总支书记雷宏共同参与活动、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体育中心主任、体育教师、数学老师及班主任共同组织本次主题班会,同时邀请4名家长代表,共同呈现了学生在体能、体育品格塑造及身心协调发展维度的突破性成长。
班会伊始,通过视频回顾18节场景式育人体能大单元教学的精彩瞬间,学生们在体能上的巨大提升跃然眼前,这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学生龚子言兴奋地分享:“之前一分钟跳绳我只能跳九十多个,现在能跳一百七十多个了,照这样练下去,跳满附加分绝对不在话下!”话语中满是自豪,那飞速转动的跳绳,就是努力的见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体能的提升成了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勋章,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坚持与付出。意志品质的成长则是同学们收获的无形却无比珍贵的财富。“坚持”“团队协作”“克服困难”成为班会发言中的高频词。学生孙中柏感慨道:“以前我喜欢独自完成任务,还总和同学发生口角。但自从体能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我的朋友多了起来,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了。”一位家长代表说到:“这18节体能课对我家孩子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有了积极影响,知道面对困难知道找方法,走不通会及时向家长寻求帮助,不再像之前遇事只会发脾气,整体进步非常明显”。这些“小胖墩”“小焦虑”在体育锻炼的滋养下逐渐蜕变,体育带给启示将照亮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路,让其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
体育主题班会课上,体育中心杨帆主任展示了体能单元课关键数据:18课时体能课前、中、后三次标准化体能测试结果,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图,宛如一幅生动的成长画卷,清晰地呈现出了每位同学体能的显著变化,实现了在横跨跳跃项目中突破性进步。体育鲍老师则聚焦学生的速度素质,精准分析学生的突破点与成长路径,让同学们清晰看到自己速度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体能课中引入智能穿戴设备,能精准捕捉每位同学在体能项目中的表现数据,最终生成了“个人体能自画像”。“这份自画像不是‘成绩单’,而是科学训练的‘导航图’,它告诉孩子们下一阶段的提升方向。”
班主任唐小航老师分享了体能单元课的帮助和成长,在本次篮球“班班赛”时带来她的感动,同学们不仅能够迅速组织好比赛队伍,还共同商量比赛策略,不仅能在赛场上表现默契还能互相包容、有担当,心智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体能的提升如同一颗魔法种子,在学习领域绽放出绚丽之花。数学侯敏老师欣喜的说:“还记得一次咱们班上完体能课,同学们回到班级进行数学口算小测验,全班98%的同学都是满分,在我的课堂上你们更加专注了,脑筋动的更快了,运动改变大脑让我真的看到了真实的成效了”。
体育主题班会现场迎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超能少年”颁奖仪式,这场仪式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炽热的高潮。“耐力王”、“极速飞人”、“柔韧之星”等奖牌挂在同学的胸前时,那一块块奖牌在灯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仿佛是他们拼搏汗水的结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交织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此次体能主题班会课活动创新了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课,由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家长等与授课班级学生一起复盘学习单元育人场景、分析身心健康数据、共享场景赋能成果,在场景式动态教学活动中解决真实问题,通过导向生命成长、技术赋能教育,实现多维协同育人”。通过市级示范直播,在生成性实训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赋能指引全市中小学教师“以体育融五育”同频育人,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全人格,融身心”协同育人,为首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