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干部学院于2025年6月23日上午举办“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以 “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主题,邀请了五位不同教龄、不同系室的教师代表以亲身经历分享干训工作中的育人经验,讲述教育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活动由教育干部学院副院长周琰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
王志明、胡佳怡、李彦青、黄葱和刘佳五位老师分享了“我的育人故事”,畅谈了对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感悟。
王志明老师从“干训工作的悖论”切入,直言教学需突破“好课标准迭代”与“学员非自愿学习”双重困境,强调项目设计要兼具专业深度与细节考量,将教育理念融于实践。
胡佳怡老师以十年项目式学习探索为脉络,自美国博士课堂小组任务获得启发,回国后主导“单双号限行与雾霾治理”“长城精神微缩景观”等跨学科课题,在教师疑虑、家长质疑声中,推动学生从知识接收者转型为问题解决者,形成 “伴随式培训” 模式并出版专著。
李彦青老师讲述青海玉树援培经历,在海拔4500米高原强忍剧烈反应完成开班仪式,以共情理解学员“请假” 背后的家庭团聚诉求,历时两月攻克当地网络技术难题,用行动诠释育人温度。
入职半年的黄葱老师以珠海培训项目为案例,分享应对突发状况的实战经验,在协调专家资源与保障学员安全中,深刻领悟“心有大我”的责任担当,将王书记“精准点评”的专业素养视为成长标杆。
刘佳老师以本科支教经历叩问教育本质,面对家庭环境复杂的学生,从行为矫正转向家校协同沟通,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教师表示聆听五位教师的发言后深受触动,为我院教师对教育的深刻感悟与对教育家精神的坚定把握令人动容,并分享了三点体会:坚守政治站位、彰显专业素养、诠释奉献精神。
在专家点评环节,陈丽教授与余新教授分别从专业能力构建与教育叙事策略两方面展开深度解析。陈丽教授提出干训教师“三维能力体系”,强调以“心有大我”提升带班高度,以“启智润心”深化育人温度,以“乐教爱生”强化成果转化,并将职业发展划分为“适应-成长-引领”三阶段,建议青年教师聚焦“六个一”任务加速成长。余新教授以自身与学生重逢的故事为例,阐释故事在培训中的“四重力量”——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引领力,建议将故事嵌入课程导入与理论阐释环节,通过“每周故事分享”形成二级学院的文化沉淀。
在总结讲话中,王鸿杰书记分析强调了本次活动的重要背景和意义,高度肯定了五位育人故事分享者的心中有使命、眼中有学员、胸中有大局、手中有章法、脚下有进阶和两位教授系统、深刻而生动的点评。他指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以院训“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为指引,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爱教师这一职业,爱干训这一专业,爱教育这一事业,持续推进高位干训、精准干训、数智干训、卓越干训和品牌干训!
会议部署了教育干部学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行动的后续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此次活动既是对教育初心的集体回望,也为新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范本,让教育家精神在干训实践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