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号召,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在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索道路上持续迈进,6月25日,在2025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课程教学资源项目中的32课次基本运动技能圆满结束之际,基本运动技能单元教学主题班会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顺利举行。此次会议在北京市各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由北京教育学院领航开发,吸引了众多教育领域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北京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当日,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体卫艺处处长周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闫耀东,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副院长韩金明、副院长赵楚,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丰台区教委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德育主任王文昕主持,有序推进了各项议程。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胡峰光主任率先在会上发表了关于本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专题发言。胡主任从体育学科的本质出发,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深入阐述了单元设计与实施的方式及路径。她提出以“两个转化与三个实施” 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实践模式,力求助力学生感统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和提升。此外,胡主任还通过三个富有前瞻性的展望,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路径,以及数字化赋能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
随后,十八中附小的刘静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二年级主题班会展示课。课堂以“让我们‘练得棒棒的,长得壮壮’的秘密,探寻“我的28 + 32节体育课的奇妙之旅”为独特切入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围绕四维动力车、绘画小天地、棒棒哒的小秘密、数字小能手和心情魔法盒等多个有趣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分享与交流,并评选出了故事小达人。之后,刘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体育课堂中运动负荷的一系列科学数据,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鼓励学生养成每日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随后,5位观察员全面汇报班会课情况。高度认可课程设计与实施,看到学生快乐成长,掌握运动技能、收获友谊。指出课程借助多种方式,搭建家校沟通高效平台,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新思路。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点评中,肯定“场景式育人” 项目在“育人”理念的创新实践,认为其为体育课堂注入活力,在教学范式、分组优化、观察员角色转变等方面形成突破,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一处、体卫艺处周凯处长强调,体育课堂要紧扣“身心健康二十条”,聚焦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健康数据,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等方面提出殷切期望,具体包括:一是着力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二是在校内成立家校社委员会,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全方位的育人合力;三是让教师手中的数据“活起来”,将课堂数据、体测数据、四、六、八年级过程性考核数据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通过此次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单元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主题班会课的成功举办,为北京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学校体育工作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