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教授受体艺学院院长潘建芬邀请,开展题为“美国体育教师培养与职后发展”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面向全系教师、一线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深度解析了体育教学的核心矛盾与实践路径,为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创新提供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解决方案。讲座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潘建芬院长主持。
李卫东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体育教学中的多个方面,包括教师自我反思、内容组织、管理技巧、课程设计、课堂氛围、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师对学生关爱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使用比喻和生活例子增强理解,并关注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包括学生技能测试、比赛能力考核、运动量测量以及品质行为评价。此外,还提及了个人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的灵活调整。对话特别强调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分类,特别是专门性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调整教学方法以及利用生物力学原理纠正错误。讲座还涵盖了教师如何评估和反馈,以及通过参与式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教育研究在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以及团队合作和学习社群建立的重要性。整体而言,本次讲座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主体性,以及利用教育研究等方法来优化体育教学实践。
在互动提问环节,参会人员就实操难点展开热议,提出如何调动在职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如何提高讨论质量,并形成学习社群的延续性?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建立并维护学习社群?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等问题展开讨论。李教授针对教师们的提问,开放性地利用举例和情境教学模式为教师解答。比如在运动训练转教学方面,建议通过课堂行为数据(如练习次数统计)促使教练型教师自我觉察转型;在学生比赛能力评估方面,引入“场景拆解法”,分进攻、防守等多种情境评估决策合理性;在德育评价方面,采用“公平竞争契约”量化表,结合自评与他评避免标签化个体。一些列提问与解答,为体育课程模式本土化提供了思路。
潘建芬院长在最后总结中表示,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有理论的支撑,更有实践的基础,为我们今后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路径,也开拓了教师们对于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的视野。同时潘院长对与会教师做出三点要求:第一,教师们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掘现实教学与目标的差距,主动探索深层原因与解决路径;第二,要有危机意识,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突破困境寻求解决之法;第三,要有责任意识,不管是作为职后教育培训者,还是一线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要有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意识。
本次讲座的开启,不仅是全体教师国际视野的开拓,更是深入贯彻落实教学改革精神的生动实践。“体育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能力培养的设计师。”未来教师培训需从理论宣讲向实操迭代,通过主体参与、数据反馈和社群互助构建可持续专业发展生态。本次讲座为体育课程改革注入新的动能,其提供的理论框架与行动指南,将为我们体育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