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以“唱游”为主的学科融合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展示顺利举行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5-06-23

      时序更迭,新篇赓续。2025年6月18日,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以“唱游”为主的学科融合实践研究阶段展示在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仁和校区举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楚、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主任张军堂、师训科主任王晓芳、小学音乐教研员王众敬、西辛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裴艳玲、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系项目负责人王元艳、项目责任专家卫星以及项目校相关领导、学员、顺义区小学音乐中心组教师等60余人共同参与这场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项目责任专家卫星老师担任主持人,与会者怀着对音乐教育创新的热忱,共同见证以“唱游”为特色的学科融合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自启动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和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市区校紧密合作、深入交流,促进项目合作、学员互通,逐步扩大市区校研究成效。学员在艺术技能、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与科研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西辛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裴艳玲致辞,特别感谢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专家团队、顺义师训科以及小学音乐教研室,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们通过项目深耕课堂、锐意求变,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
      项目组的老师们以一场令人陶醉的《多彩民族,舞韵飞扬》艺术特色展演拉开了汇报研讨会的序幕。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仿佛在诉说着民族文化的故事,让台下的老师深切感受到了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顺义一中附属小学的田晓娟老师带来了以主题《专家引领明方向 双“课”融合促提升》的汇报分享,她详细讲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借助专家的指导,巧妙地将不同课程融合,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顺义区西辛小学的杜晓明主任以《以游载学 以融促变——全学段唱游课程赋能师生成长的校本实践》为题展开了汇报,介绍了本校教师在参与项目以来校本实践的做法和成果,让大家看到了“唱游”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后教师课堂的变化。
      西辛小学焦海燕老师带来了五年级融合课《温暖的传递—爱的人间》微课展示。课堂上,焦老师巧妙地将音乐与情感教育相融合,通过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爱”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们沉浸在爱的温暖氛围中,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能带来听觉的享受,更能触动心灵,传递情感,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
      参加市级、区级教师基本功展示并取得好成绩的四位教师,依次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展示。首师大顺义附小赵灿老师的一年级唱游课例《理发师》,课例围绕“劳动最光荣”这一单元主题,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为主线,采用情境化教学活动设计,抓住“理发师”这一形象化特点,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唱游活动去感知、体验、表现理发师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演。西辛小学徐秋思老师的课例一年级唱游课《火车开了》,通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仿火车声音和动作,小组合作、声势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深化艺术体验,并融入评价机制 “律动星”鼓励学生。顺义一中附属小学刘亚楠老师带来三年级融合课《小音乐家的环球之旅》,课例展示出孩子们化身“小音乐家”畅游澳大利亚牧场,以《剪羊毛》为载体,用律动创编与情景表演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首师大顺义附小廖小莹老师带来一年级唱游课例《童谣探秘唱游中国行》,重点课时介绍中融合四川童谣与AI 技术,借AR场景和方言律动,带学生在“数据小导游”任务中探索民族音乐魅力。四位老师将音乐知识学习、角色扮演与音乐审美教育完美融合,让学生们在欢乐的“唱游”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顺义区教育研究与教师研修中心小学音乐教研员王众敬老师分享了以《自主研修与借势提升》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汇报。王老师提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方向 “自主研修”与“借势提升”的观点,强调音乐教师需以“艺术润心”滋养动力,成为“发光体”。
      北京教育学院项目负责人王元艳老师分别从项目的顶层设计、实施与成果、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汇报了新课标背景下“唱游”音乐课程融合实践研究过程与成效。她强调,项目覆盖4所项目校,以行动研修为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并行、研究与教学并行、广泛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艺术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各学校形成特色子课题(如趣味唱游教学、全学段唱游策略、民族舞蹈律动策略等),学生审美与创造力显著提高,并期待项目成果在市区校联动中形成示范辐射,进一步实现学科融合的美育实践。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师训科王晓芳科长从项目价值与经验、后续计划两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她首先肯定了“市区校协同教科研训一体”模式,强调项目带动、课题带动、任务驱动、团队带动对教师成长的关键作用。后续希望将项目成果通过区级平台传播,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做好项目结题总结,延续教师成长路径。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赵楚副院长对项目实施两年多的进展与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对各方的支持表示感谢。此项目的核心定位是以音乐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注重跨学科交叉与团队合作,构建多元个性化的教师学习项目。同时项目体现的三大特色是切合首都及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全链条艺术教育体系,活动各环节体现协同配合;响应学校美育推进要求,强调学校重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及校内外课程体系构建;符合协同创新任务驱动目标,紧扣“双减”与新课标要求,促进“市-区-校”三级联动,开展行动学习与研究,她希望项目可以持续推动美育浸润每所学校、教师与学生。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张军堂主任首先代表研修中心对北京教育学院表示感谢,并对项目实施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次,他强调艺术学科的重要性,并表示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落实“五育并举”。最后,他强调常态课与成果辐射的作用,期望项目成果梳理成资源库,通过校内、区域到市级平台辐射,研修中心将提供支持并深化与教育学院的合作。
      本次展示活动是“全方位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既展现了北京教育学院唱游项目与小学音乐教研室对基层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真情支持、专业引领和有力促进,也体现了项目学校及教师在实践中的多元探索。活动通过激发高质量课堂的生命力、教师改革的强大行动力,更彰显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活力——这种多维协同不仅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深层变革,也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