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草木葱茏,艺术教育之花正灼灼绽放。6月17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主办,顺义区南彩第一小学、北务小学联合承办的
2025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师综合艺术实践工作坊——"小学教师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提升"主题研究课堂实践展示活动,在南彩第一小学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吕鹏教授、北京教育学院马小虎老师,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刘杰老师,顺义区北务小学王占秋校长、南彩第一小学沈浩发校长、侯燕强副校长等领导专家,与来自市区两级的60余名美术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美育教学的创新之旅。
活动在顺义区美术教研员刘杰老师带来的二年级《我们眼中的人物》说课中拉开序幕。刘老师以经典艺术作品为引,带领与会教师走进人物画的艺术世界。通过深度剖析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雷诺阿《小艾琳》的细腻笔触,系统讲解从色彩运用、构图设计到细节刻画的艺术赏析方法;同时深入阐释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三角形构图法则,强调在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展示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随后,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与说课两大板块,在两个会场同步展开。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各展所长,将新课标理念与AI技术融入课堂设计,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艺术教学实践课。
在课堂展示环节,顺义区南彩第一小学董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摄影—美丽的花》令人眼前一亮。董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将摄影艺术巧妙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专业的摄影技巧讲解与生动的实践指导,带领学生用镜头捕捉花朵的独特之美。在光影变幻间,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摄影技术,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审美感知与创意表达能力,真切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顺义区北务中心小学校赵鹤淇老师带来的一年级《精美的小花垫》同样精彩。赵老师以"小花仙求助信"为情境主线,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回顾盘泥条技法,探索创意组合造型,学习色彩搭配与图案排列。在小组合作与艺术实践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简单的泥条变成精美的小花垫,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说课环节更是亮点频出,教师们围绕不同主题,分享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顺义区南彩第一小学刘英杰老师对二年级《杂技艺术》的说课,将非遗文化与美育教学深度融合。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杂技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在艺术鉴赏与创作实践中实现美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顺义区南彩第一小学顾秋老师的《走进颐和园》说课,聚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她以精美的图片、视频资源为媒介,带领学生领略颐和园的建筑之美、装饰之美。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融入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
顺义区马坡小学刘畅老师的《大美敦煌--文创设计》说课,将信息技术与艺术教学有机结合。她借助iPad等数字化工具,突破多材料创作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文创设计。在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艺术创作技巧,更在实践中增强了环保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顺义区双兴小学吴菊秋老师的《给同学留个影》说课,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实效。她以开放式拍摄实践为载体,将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教师引导、同伴示范、针对性练习等方式,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手机拍摄、微信群评价等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摄影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教科院附小顺义分校董雨晴老师的《昆虫的一家》说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通过舞台剧、绘本故事等趣味活动,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科学知识的融入,让艺术创作更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北务中心小学校刘迪老师的《生活中的装饰布》说课,立足真实生活情境,借助AI技术赋能教学。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需求,以AI小助手为引导,开展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创意组合的实践中,不仅提升了美术创作能力,更学会用艺术装点生活。
顺义区向阳小学吴昊桐老师展示的《画蘑菇》一课,巧妙运用AI人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通过三种联想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废旧材料的运用,培养环保意识;蘑菇王国设计大赛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创作潜能。拓展环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讨,升华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刘铸贤老师的《科学与幻想》说课,以北京胡同变迁为情境主线,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任务学习单、游戏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丰富的视觉素材与未来科技畅想,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时代变迁。
顺义区沿河中心小学张雨琛老师的《多彩的挂饰》说课,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创设多元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媒材,在艺术实践中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汪子琳老师的《公交车站》说课,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创新课程设计。四站式情境、绘本式展示、AI赋能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艺术教育与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展示活动的压轴环节,教研员刘杰老师带来专题微讲座,聚焦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她提出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强调通过身体参与深化审美体验;融合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差异化教学;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倡导构建"无感体验-情境实践-动态评价"三维协同教学模式,为提升美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活动最后,首都师范大学吕鹏教授、北京教育学院马小虎老师分别对展示课及说课进行专业点评。
吕鹏教授肯定了教师们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尝试,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强化实践体验,同时要保持教师示范的不可替代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
马小虎教授高度评价本次活动以创意实践为核心的课程设计,赞赏教师们在坚守手工实践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教学路径。他建议进一步加强色彩理论教学,优化实践环节指导,让艺术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此次展示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美育理念的深度碰撞。通过课堂展示、说课分享、专家微讲座、精彩点评等多元形式,为小学美术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为新课标背景下美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相信在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艺术教育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