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三尺讲坛话初心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学习会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5-06-1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落实《北京教育学院 2025 年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于2025年6月16日上午举办“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以“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为主题,邀请李怀源、方美玲两位教授从教学实践与历史学科双维度分享育人经验。活动由人文学院院长邸磊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

实践深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育人新生态

  李怀源教授以“教室:我和学员共同生长的地方”为主题,分享了从“教师” 到“导师”的角色转型实践。他提出“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通过“研修工作坊”与“有组织教研”双轮驱动,实现“学得会、用得上、带得走”的培训目标。在培训中,李怀源教授聚焦学员从“他主”到“自主”的角色转变,设计了“问题-解决-反思”的闭环学习模式。例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他带领学员围绕《瓦屋山桑》等作品开展课例研究,通过课题研讨、课程方案设计等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培训,学员实现了个人成长,多篇教学案例被收录于《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创新案例集》,部分学员还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真正实现了“以研究的方式做好日常工作”的育人目标。

历史纵深:从教育家精神的本源到教学实践的创新

  方美玲教授以“从历史学科视角落实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系统梳理了“教育家”称号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内涵。她援引史料指出,“教育家”一词在我国最早由梁启超于1901年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而当代教育家精神则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中不断深化,形成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等六大核心要义。在教学实践分享中,方美玲教授重点阐释了“唯物史观统领‘教-学-评’一体”的创新模式。她以“四史”中的党史教学为例,通过展览馆布展逻辑组织课堂,运用时间轴梳理、表格化分析等方法,引导学员在宏观历史视野中把握事件本质。这种将课程思政融入知识传授的方式,让学员深刻体会到“历史是分析现实、预判未来的重要抓手”。2025级地理二学历学员在反馈中提到:“方老师的课堂让我学会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即使没有史实基础,也能掌握分析路径,这正是教育家精神中‘启智润心’的生动实践。”

精神升华: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活动总结环节,邸磊院长提炼了两大核心启示:李怀源教授的“学习共同体” 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而方美玲教授的实践则印证了“历史学科大概念”对培养学员时空观、辩证思维的重要性。结合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规划,活动明确了三项推进方向:一是深化理论浸润,二是强化榜样引领,三是完善制度保障。他号召全体教职工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内生动力,在三尺讲台上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承诺,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贡献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的智慧与力量。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