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艺术润心,美育未来——开启五育融合下的音乐教师美育实践活动新征程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5-04-25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美育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联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师综合艺术实践工作坊及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简称“艺术专项”),共同开展“艺术润心,美育未来”系列主题研修活动。本活动是以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为核心驱动力,联动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面向区骨)项目、经开区新任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音乐),以及音乐新任教师培训(顺义区、怀柔区、昌平区、延庆区)多个团队,分别走进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和北京市八一学校,旨在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通过市区县三级紧密协作、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及智能技术的有力赋能,积极探寻五育融合背景下的美育创新发展路径。
一、跨学科融合 奏响多元乐章
      2025年4月15日,2024级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走进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在项目负责人赵楚和项目助理傅聪的带领下,共同观摩了音乐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展示。这次现场教学观摩是本工作室老师们第一次走进职业学校,共同探究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差异。在课堂上,李然老师以学⽣原创儿歌《健康洗手歌》为载体,在电钢琴教室展开沉浸式钢琴创编教学。课程巧妙融⼊卫生教育,并结合AI技术的作曲编创技术,引导学⽣分析歌曲结构、编配和弦与伴奏音型,并通过“分步走”技能训练(右手旋律、左手伴奏、合手练习),强化学生即兴弹唱能力,实现音乐、卫生健康、信息技术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在《情景剧——“我想去看海”“暖阳映童⼼”》的研究课中,王蓓蓓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堂生动鲜活的音乐与戏剧跨学科实践课。通过分析剧本场景、幼⼉心理特点,指导学生从剧本理解到角色塑造,从音乐选择到动作设计,层层推进,最终呈现了两幕情景剧,一幕改编自国外经典绘本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另一幕为国内原创剧聚焦幼儿园生活,来自东西文化的相互碰撞,映照出音乐教育与戏剧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戏剧排演的课堂,更是一场关于艺术跨界融合的深度探索。
二、思政育人 音乐课堂中的家国情怀
      2025年4月16日上午,一场聚焦音乐教育与美育融合的盛会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正式拉开帷幕。北京教育学院2025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面向区骨)、2025经开区新任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音乐),以及丰台区“春晖计划”米秋梅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音乐教师们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赵楚、音乐新教师项目负责人田蕊参与活动。活动中,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校长李金栋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美育工作的重视,为整个活动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米秋梅老师就十八中校本艺术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享,并充分展示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探索,为在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此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是由十八中优秀青年教师王婧美老师主讲的高一音乐课程《听吧!人民在歌唱》,这堂课大胆创新,将音乐剧排演巧妙融入音乐教学,教学内容取材自世界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苦囚之歌》《听吧!人民在歌唱》等片段素材进行排演,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富有感染力的戏剧化表达,在旋律的起伏、歌词的韵味和剧情的张力中深刻感悟时代精神,现场老师们也深受触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楚强调:“音乐教育是情感传递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桥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政内涵,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厚植家国情怀。”与此同时,该活动也是积极响应艺术专项 “课程资源建设” 的目标,旨在推进艺术课程思政建设,携手助力课程思政与美育的深度交融,共同奏响美育育人的“合奏曲”。
三、AI 赋能音乐教学 智启高效新篇
      2025 年 4 月 17 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2024特级教师工作室和2024级音乐新教师培训项目班共同走进北京市八一学校。通过初、高中两节音乐编创课展示,进行人工智能赋能音乐课堂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研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教育系主任高洁,海淀区教科院科研管理所副所长刘丹姐,海淀区教科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员卞丽,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王华蓓等众多专家及北京教育学院音乐新教师项目负责人浦洁、田蕊出席本次研修活动。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楚主持。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一大亮点。在课堂展示环节,张怡静老师的《教室里的劳动之舞》——初中舞蹈音乐编创,创新采用 AI 音乐生成技术,将值日劳动场景转化为艺术创作素材,引导学⽣通过拆解智能音轨探索音乐要素与舞蹈动作的内在关联。李雪玲老师的高中课《跑道上的音乐魔法》巧妙运用 AI 技术分解音频,将节奏进行可视化处理,为学生创编跑步音乐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音乐课堂,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教学革新正在上演,让校园美育焕发出智慧的光芒。
      当音乐与戏剧相遇,课堂焕发出跨学科的魅力;当旋律承载思政内涵,艺术的价值得以升华;当AI技术融入教学,教育的边界被不断拓展。这些实践启示我们:美育的未来,一定是开放的、融合的、创新的。未来,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将继续强化项目间的联动,与艺术专项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跨学科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更多音乐教师成为美育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以高质量美育课程助力学生成长,奋力推动学校美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