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师综合艺术实践工作坊及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教育学院黄寺校区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做实学校美育工作。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葛宜科、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巩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高登科、北京市校外教研室主任周立奇、顺义教科研中心美术教研员刘杰、朝阳教师发展学院音乐教研员李磊、大兴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于淑清、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楚、赵苏杭,以及北京教育学院美育专项学科团队出席会议。会议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周志勇书记主持。
此次项目是在2023年“美育·美韵·美德”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技能展示项目,以及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坊场景下艺术素养提升课程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针对戏剧(戏曲)和影视(数字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领域,提升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及教学实践能力,开发更多工作坊场景式的沉浸体验模式,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美育需求。项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工作坊艺术实践、课程资源建设以及美育论坛等方面。其中,工作坊艺术实践设立了三个主题工作坊:分别为教师AIGC创作工作坊、戏曲舞台场景下沉浸式体验工作坊以及音乐中的戏剧教育工作坊,以建构具有北京特色的场景式教师艺术素养提升模式,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会议中,首先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赵楚副院长就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她从项目背景、主题、目标、实施原则到具体内容与计划安排,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阐述。
随后,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美术系吕鹏教授发言,他着重介绍了教师 AIGC 创作工作坊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方面的全新举措,深入探讨了该工作坊的亮点与特色,涵盖 AIGC 与教学融合的前沿理念、创意工具实践的高效方法、主题创作工坊的创新模式,以及基于工作坊实时生成的动态课程资源包的应用推广价值。
在区县经验推介环节,来自朝阳教师发展学院音乐教研员李磊和顺义教科研中心美术教研员刘杰分别代表美术与音乐学科,围绕如何将区域特色与该项目进行融合展开了深度交流与经验分享,并对项目未来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和深化实施饱含期待。
在交流意见的环节,巩平教授肯定了本项目的创新性和可借鉴性,希望能借此项目进一步带引领与深化培训项目团队的学科融合。周立奇主任从校外教育的角度发表了看法,他真诚地希望该项目能够提供更多机会给予校外教育的老师们。于淑清老师从区县的角度建议要切实将此次培训的丰富内容进行有效转化,充分发挥市区县三级联动机制的优势,让工作坊的丰硕成果真正落地生根。高登科老师则从美育与科技结合的独特角度,深入谈及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本项目的开启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葛宜科对活动方案给于高度评价,并呼吁未来继续加强市区各区县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的经验分享机制,让优质的美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周志勇书记表示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会议最后由北京教育学院杨建新副院长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前期筹备工作的扎实性和项目团队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对本项目的启动给予殷切期望,并强调了此次项目对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对项目运行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
本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的顺利召开,是北京市中小学美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项目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美育改革创新,通过场景式教学与综合艺术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化美育育人新体系,为全国基础教育的学校美育工作输出“北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