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解锁“一师一优课” 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库——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召开课程建设专题会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5-04-09

  2025 年 4 月 7 日上午,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主题,通过表彰新晋职称教师与分享“一师一优课”精品课程录制经验,激励全体教职工奋进前行,推动二院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此次会议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张楠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

  会议伊始,为表彰在教学与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人文学院院长邸磊为 2024 年新晋教授职称的李怀源、方美玲以及新晋副教授职称的高笑可三位老师颁发证书,并一同合影留念。全场教职工以热烈的掌声向三位老师表示祝贺。这一表彰环节不仅是对三位老师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为全院教职工树立了榜样,激励大家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积极进取,为课程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在随后的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环节,邸磊院长、李宝荣副院长以及吕俐敏、王漫、倪燕三位老师,分别代表外语系和中文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师一优课”录制的宝贵经验。邸磊院长深入剖析了镜头前录制课程与现场讲课的显著差异。他指出,录制现场缺乏学员互动,课程讲述进程相较现场讲课更为快速,因此,录制课程必须具备更丰富的内容,才能确保达成规定的录制时长,通常一页课件的讲述时长应以一分钟左右为宜。这一精准的时间把控建议,为教师们在后续课程录制中优化内容结构提供了关键指导。​

  李宝荣副院长结合自身录制“一师一优课”的亲身经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效果等四个维度,深入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思考。其经验分享为教师们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参考框架,助力教师们更好地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吕俐敏老师则聚焦于录制课程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强调讲稿越完整、课件内容越详细丰富,越有助于课程录制的顺利进行。这一建议提醒教师们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做足功夫,为课程录制奠定坚实基础。

  王漫老师去年成功录制了“教育名著导读”课程,她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她强调教师们要在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精力,尤其要精心做好时间规划,避免讲授过程出现随意性,防止因错估时间长度而导致讲授内容“前重后轻”的情况发生。此外,她还建议在讲授过程中的部分关键节点处短暂留白,人为预设互动环节,为观众留出思考时间,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与吸引力。​

  倪燕老师分享了独特的课程建设经验,她创新性地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将录制课程与线下培训项目有机结合,为课程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模式,为教师们在课程形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议最后,邸磊院长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向全体教职工作了详细说明,强调在日常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要始终坚守廉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与工作环境。​

  此次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表彰先进与深度的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为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的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二院将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