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政策引领・校本创新・区域共进——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功举办北京“体育八条”区校推进案例研讨会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5-03-31

      2025年3月25日,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体育教学》编辑部,主办北京'体育八条'区域学校推进实践案例研讨会"。活动以"政策落地·创新实践·质量提升"为主题,邀请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潘建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以及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9名学员作为区校代表,围绕"体育八条"的校本化实施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为首都学校体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引领:构建"强身强家强国"育人生态
      活动由《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李海燕主持。"体育八条"作为北京市深化体教融合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刚性要求与柔性引导相结合,旨在推动学生体质全面提升,构建"强身强家强国"的体育育人生态。她指出,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案例分享"与"专家点评"两大环节,为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索政策落地的创新路径。
      二、实践创新:多维突破破解发展难题
      工作室9名学员代表9个区校,围绕"体育八条"实践成果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专题分享。
      1. 乡土资源赋能乡村体育
      通州区于家务乡中心小学贺鑫老师提出"乡土情境下的校本化实践",通过田间运动会、传统游戏课程等特色活动,将乡村资源与政策要求深度融合,有效破解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难题。
      2. 分层教学与全员参与并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明新老师分享"1+2+3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班、提升班、特长班的动态分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亦庄实验小学刘璐分享了学校的“3+1+1”课程走班制模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特色课程,并引入AI系统监测学生运动数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精准干预促进健康管理
      顺义区丁剑老师针对"小胖墩"群体设计体能训练营课程,通过家校联动与科学监测助力体重管理;
      大兴区韩起峋老师聚焦上肢力量薄弱问题,提出"从零进阶"阶梯式训练方案,以小切口落实体质提升目标。
      4. 区域统筹与模式创新
      朝阳区赵欣老师从督导视角分享"区域督导链接'体育八条'"经验,强调政策落实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并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殷剑明老师重构"THRIVE体育模式",以课程、活动、评价三位一体推动政策深度落地。
      5. 全员跃动与竞赛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张媛媛老师介绍"全员跃动强体魄"模式,通过趣味体能挑战赛、班级接力积分赛等活动,确保每位学生日均运动量达标;
      北京中学刘畅老师以"初中三年体育系列赛"为载体,通过积分挑战、角色分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以赛促练、以赛育人"。
      三、专家献策:高位引领助力改革深化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潘建芬高度肯定一线教师的朴素行动和实践智慧,结合实践案例进修了体育八条新理念、新赛道和新要求的链接介绍,并就体育八条“一节时效课、两个强健、三个杜绝、四个要点”做了诠释,强调"体育八条"的核心在于"传递健康生活方式,让强健体魄成为学生成长标配",呼吁体育教师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拥抱变革,在政策框架内探索多样化实践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以"顶天立地"概括改革精髓,提出六点建议:聚焦核心问题落实"520方案",破解"5小"健康难题,推动全员班级赛,深化走班制教学,保障"出汗课"质量,凝练成果融入团队。他特别强调"三精准"策略(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为体质提升提供科学支撑。
      本次研讨会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与专家深度解析,为"体育八条"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体育八条"的推进需以"愿景为帆、行动为桨",在因地制宜的实践中持续突破,为学生体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此次会议吸引全国2800余名教育工作者在线参与,通过云端交流共绘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北京市将继续以"体育八条"为引擎,推动学校体育迈向"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域创新"的新高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健康根基。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