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培训,我们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 中小学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特级教师工作室在行动

供稿: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时间:2025-03-25

  为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的《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2025年3月20日,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启了研修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实践与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两年研修项目。活动全程由项目负责人、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于晓雅教授主持,并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铁道研究员联合开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和专业发展主题工作坊”,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培训,我们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这一挑战任务。

  在以学员为中心的工作坊活动中,于晓雅教授引导学员破冰活动后,张铁道研究员引导工作室教师以主人翁的视角,通过“端倪、挑战/困难、专题行动、后续实践”五个活动环节,深度分解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培训,我们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这一问题。研修中学员教师为很好地回答工作坊挑战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合作、技术探讨、分享汇报等环节,调集个人经验,开动集体智慧,在工作坊根据成人学习理论精心设计的专家式互激互发学习方式推动下,共研共创,就师资、内容、平台、资源、技术和学生等多方面挖掘问题、寻找解决策略,学习和交流热烈而有深度。经过多轮碰撞和分享,各小组分工合作,形成了包含教师教学行动、教学资源创建和支持、技术和工具教学应用、教学平台创建和支持等五个方面的专题行动规划。

  针对大家分享的行动规划,张铁道研究员充分肯定了工作室教师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对每一组的行动规划都作了有针对性地评价,特别提到平台架构解决策略和课程内容体系架构解决策略具体明确,为后续实践的可行性提供了建议。

  中小学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特级教师工作室将锚定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针对中小学教师对人工智能这个经典又崭新领域的熟悉和不熟悉现状,不仅要发现现实需求,还要引领需求、创造需求,未来行动将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型,建构学习共同体,并逐渐形成实践连续体,围绕课程标准化建设、师资跨学科赋能、评价体系革新展开攻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生态化思维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