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汉字教学研究中心年度论坛预备会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研讨会在学院召开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5-01-17

  1月15日,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组织召开汉字教学研究中心年度论坛预备会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研讨会,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中文系主任朱俊阳出席会议,汉字教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及基地校成员、学院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转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团队及基地校成员等八十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文系讲师赵雪伶主持。

  邸磊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汉字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向积极参与的一线教师、教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后续大家继续携手并进,给予汉字教学研究中心,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项目、科研课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从不同角度贡献智慧、提炼成果。

 
 

  汉字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文系教授吕俐敏,汉字教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中文系副教授陈莉、陈晓波分别对年度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吕俐敏从汉字的重要性出发,指出汉字教学研究中心设置的初衷,并对继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包括所获的基础教育成果奖,提出汉字学转化应用研究的三条路径;对汉字高频部件的整理及相应著作《美丽的汉字》的出版。她还指出目前汉字教学研究的新问题以及尚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陈莉以“童话教研,春暖花开”为题,从自己主持的课题“基于文本特征的童话教学研究”入手,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团队成员开阔思路、依托培训项目开展实践研究以及与学校合作共研《安徒生童话》。后从文体辨识、文本解读、童话教学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对童话教学研究的深入思考,并期待在2025年春季学期可以对已有的素材与课例展开分析研究,提炼成果。陈晓波首先以“花开有时,勇毅前行”为题,介绍了汉字教学研究共同体,该共同体包括学院培训项目成员、科研课题成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员;后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内涵与路径》为题作分享,围绕一线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化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将“语文学习任务群”放到课程与教学论的背景中,梳理相关理论脉络,结合现实情境,解析了语文课标素养型课程目标、结构化课程内容、整体性学业表现的特点,也厘清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文学习任务群、系列学习任务、语文实践活动的关系,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经验化。

  在自由发言与研讨环节,来自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顺义区等的多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分享了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心得,他们一致认为,三位专家的分享内容极具专业性、前瞻性。也表示正是教育学院专业、系统的培训和科研项目,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学水平。此外,与会教师纷纷表达加入汉字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平台,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汉字教学的精髓,不断提升自我。

 

  朱俊阳在活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也是一次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盛宴。同时,她希望未来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专业性,细化探讨的问题,使主题更聚焦,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开放包容的讨论形式。

  汉字教学研究中心设置于2022年,为学院非实体性学术研究平台之一。非实体性学术研究平台是根据学院发展需要设置的,以专业领域或方向为基础且有一定学术研究积累的,不设行政级别和人员编制的研究性组织。此平台的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位:整合学术资源、凝练研究方向、促进学术研究、鼓励团队公关、服务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汉字教学研究中心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课题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今后将继续持续增强科研能力、丰富科研成果、提升科研影响力,充分发挥非实体研究平台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