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下午,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弹奏与编创专题项目在昌平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AI音乐创编课》,40多位五、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平板电脑,了解了音乐创编制作的广阔声音世界,并分小组进行了歌曲声部创作与展示,学生们乐此不疲。
此次课程由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系李悦老师与专家李泳彬老师及团队,联合我院专题项目班成员昌平实验二小郑瑜、刘胤庚两位老师共同研发。此次课程开创了小学大班型数字音乐创编课程案例,为进一步课程研发做了很好的尝试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有了更多的探索与挑战。2022年出台的《艺术课程标准》也史无前例地多次强调“创新”“创编”“创作”。《AI音乐创编课程体系》正是在这样的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的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弹奏与编创”主题统领下,项目组向一线音乐教师们介绍了AI音乐创编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施教方法,使传统音乐学习背景成长起来的中小学教师们对人工智能赋能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针对公办中小学校存在的大班型、人数多等困难,历经四轮培训与讨论研磨,项目组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流程,制定了“听赏+编创”的课程模式,在基础知识介绍过后,学生们实现了小组编创讨论与操作,并实现了分享成果并交流创作意图。
课上学生们用平板电脑利用不同的乐器音色,在AI功能帮助下轻松实现简单的音乐创作,课程体系如乐高搭建一般,带领学生使用合适的操作手段,实现音乐作品的局部到整体的搭建。通过不断的聆听与操作调整,逐渐丰富音乐审美,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制作不同情境设定的音乐。
最难得可贵的是,每一份音乐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意图,相互学习借鉴。从老师指导到学生自我审视与评价,实现了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自我批判的跨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探索式学习模式。
两节45分钟的课程让学生打开了音乐学习新世界,大家意犹未尽。《AI音乐创编课》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数字化音乐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之火。音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舞台表演,而是孩子们指尖操作就可以随心驾驭、自由表达的语言。我们期待着这些小小的音乐种子,在今后的创编课程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为校园生活增添更多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