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名师引领示范 区域协同发展” ——体育名师工作室结业仪式暨区域体育教育微创新成果论坛成功举办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4-12-17

      2024年12月13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主办,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承办的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结业仪式暨区域体育教育微创新成果论坛”在学校高年级部校区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北京体育名师工作室及团队成员、西城名师班、协同校以及区域联动校成员。本次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姜宇航主持。
      活动伊始,体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韩金明以《共思、共研、共促——“1+2+2”模式》为主题进行总结汇报,聚焦总项目组“双新”背景下创新能力与示范引领能力的提升,从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实施过程盘点、培训实施效果分析、培训经验总结反思等四个方面介绍,依据学员自画像的能力诊断,基于多维调研诊断强化目标导向的培养课程结构化设计,以时间轴梳理培训过程的重大活动展示。同时,聚焦学员成长与区域辐射的效果,呈现出两年来名师的点滴变化与丰硕成果。未来,期望在体育深化改革中,面对新场景、新赛道、新探索,能继续携手前行,把研训成果惠及更多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实现“四位一体”的课堂新样态。
      体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贾萌和贾婷分别进行主题为“坚持绽放光彩,笃定卓越前行”的学习过程与研修收获。并结合区域教育微创新论坛,分享了“在深度学习中探索挑战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三角形稳定性、悟学习成长之道”的教学创新案例,展现名师在研修过程,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达到“以体育人”的育人目标。
      在“师带徒”展示环节,由两位名师的徒弟许岚和岳齐老师结合自身成长要义与课堂改进策略,分别进行了“学会用篮球的实战教法”、“探索角度奥秘-怎样投掷更远”等主题分享。这也是根据研修任务的要求,发挥名师区域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北京市通州漷县中心校特级教师、正高教师魏敬进行专家点评,结合本次名师发展工程项目汇报与自身成长路径,在肯定名师成长与研修成果的同时,提出作为名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要有涵养扎实的学识,做好学习的规划;要有明确任务的推进,做好阶段性反思;要有躬耕教坛的决心,做到勤修乐教。
      在微论坛展示与交流环节,分别来自海淀、西城、朝阳、大兴等七个区的学校代表,结合课程教学探索、新义考探索等两大主题模块进行案例分享,课程教学聚焦新课标开展的难点问题,从中华武术、基本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开展教学微创新案例分享;新义考探索聚焦《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落实,从课程构建、体测学练、同质分班、学校竞赛等题进行了案例分享。通过交流与研讨,全面阐释当前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一些优质做法,在跨区域思想碰撞中寻求最有效的微创新方法。
      在分享交流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青年教师周航、舒瑶、易建斌结合论坛的成果分享,立足自身承担的培训工作分享了此次活动学习的感受。
      微论坛专家点评环节,大兴区小学体育教研员韩起峋和东城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卢钦龙老师分别结合课程教学探索与新义考探索的主题模块内容进行了活动点评,在肯定了老师们的交流分享成果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微创新给予优化策略与建议。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郑丹娜校长进行总结发言,首先郑校长对北京教育学院对两位名师培养与成长帮助表达了感激之情,对名师工作室以多维度、全方位的课程供给与展示平台给予了充分认可。其次工作室发挥了两位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师带徒”促进学校、区域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最后,基于教育改革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并勉励教师们要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实现“以研促教”的能力。
      体育系副主任姜宇航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北京教育学院将努力为教师创造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因师施培”举措,更大程度的发挥名师项目的引领辐射作用,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推动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