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学前教育学院 时间:2024-12-06
为了加强学前教育学院“3-6岁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与“学前教师培训”两个学科创新平台的互动互补,促进学前教育学院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12月2日,学前教育学院开展专业发展日活动,邀请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音乐治疗师王芳菲开展专题讲座《学前特殊儿童音乐干预的实践研究》。本次讲座由“3-6岁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学科创新平台负责人、学前教育学院李静教授主持,学前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基地园教师参加。
讲座内容围绕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区别、儿童音乐治疗的概述、儿童音乐治疗中乐器的应用以及儿童音乐治疗活动设计四个核心方面展开。王芳菲老师首先明确指出,尽管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都以音乐作为媒介,但两者在服务对象、关系建立及目标追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她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儿童音乐治疗的治疗方式、方法及程序,使在场老师们对儿童音乐治疗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谈到乐器在儿童音乐治疗中的作用时,王芳菲老师不仅介绍了乐器的分类和选择原则,还现场展示了口风琴、卡祖琴、甩琴、哑鼓等多种在儿童音乐治疗中常用的乐器,并详细讲解了使用这些乐器的注意事项。最后,王芳菲老师带领老师们亲身体验了“请你来敲敲鼓”、“海浪的声音”、“钟音棒合奏”等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热情,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理论知识,更有了切身的实践体验,收获颇丰。许多老师还就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及普通儿童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音乐治疗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等问题与王芳菲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最后,李静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儿童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干预手段,对于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治疗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新兴领域,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