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真情境、真问题、真实践、真成长--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研究与实践”举办第三次现场展示交流活动

供稿: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 时间:2024-11-08

  2024年11月6日,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计划”项目《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研究与实践》在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校举办了“以‘劳’为基优化实践育人方式--第三届校园丰收节”现场展示与交流活动。顺义区教委副主任蒋吉姝,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曲霞,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沈彩霞,劳动教育系全体教师,顺义区小学教育科干部以及来自顺义区、朝阳区、昌平区、东城区等学校的150余名劳动教育主管干部及劳动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展示活动包括魅力课堂、品鉴美食、智慧论坛三个环节,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展示7个主题项目的实践过程及成果。

  魅力课堂环节共呈现了4节课,包括《‘辣’么好吃》项目的产品推广课、《好事‘花’生》项目的文创设计课、《甜蜜来袭》项目的麦芽糖制作工艺展示课、《萝卜来了》项目的调查实践课,展示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深度探究与创意劳动。

  品鉴美食环节以美食城的形式举行,展示与销售各个项目组的劳动成果,包括各种健康美食及文创产品。共设有七个摊位,分别是:‘玉’见花开项目的爆米花、‘辣’么好吃项目的林小椒辣椒酱、葫里乾坤大项目的葫芦丝饼、心有所‘薯’项目的薯泥撞奶、好事‘花’生项目的五彩花生露、萝卜来了项目的酸辣萝卜条、甜蜜来袭项目的麦芽糖系列,全校学生及与会专家领导和嘉宾均可到各个摊位上品尝、购买、体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智慧论坛环节涵盖三项内容,一是校长报告,二是沙龙论坛,三是专家点评。

  木林中小校长薛海洪以《聚焦跨学科融合凸显劳动育人价值》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经验与特色,全面呈现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过程。项目组专家叶一粟老师与三个项目组的师生,以“从真实问题到真实成长”为题,围绕“真情境、真问题、真调查、真实践、真困难、真成长”,将项目化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娓娓道来。项目组负责人王丽老师从“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认知”的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曲霞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赞赏,在项目组指导下,学校的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骨肉融合,不仅有劳动更有教育。她也期待学校能把劳动教育中的融合机制提炼出来,形成可推广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实现“以‘劳’为基”的育人模式。

  思政学院副院长沈彩霞副教授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表示肯定,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还使学生体验到了制作过程的辛苦、创意的实现以及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协同创新项目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期望在项目实施与项目成果提炼方面多下功夫,多做努力,多出成效。

  顺义区教委副主任蒋吉姝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在木林中小的实施与推进,肯定了在项目组带领下木林中小在劳动教育领域真实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整合多方资源、四位一体、共谋劳动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赞扬。

  本次活动是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研究与实践》第四学期工作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秉承“做中学”的理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培训实施。“以项目式学习方式设计与实施校园丰收节”为具体任务,引导项目校教师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培训学习情境,带领教师完成了确定项目核心驱动问题、合理分解子任务、学生实践指导、项目成果发布等关键任务,并重点对如何在活动中落实劳动素养并兼顾学科素养、如何做好项目的过程性评价等难点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和学生一样在真情境、真实践中不断收获关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劳动教育的丰富经验,使学习更加主动,让培训更有实效。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