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绚丽多彩的美术教学盛会——“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与苏州工业园 区方洲小学合作教学研训 ”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璀璨绽放。此次活动紧扣新时代 美术教学的脉搏,深入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旨在通过北京教育学院协 同创新项目组与方洲小学的深度携手,共同探寻新课标引领下多种媒材的创新教学路径,全 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力新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中外艺术家、明·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以及园区书画 特色联盟美术教师、方洲小学美术老师等众多嘉宾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当日清晨,在 方洲小学美术教研组长习惠的细致介绍与生动解说下,老师们漫步校园,参观了校园美术馆 及美术工作室。在这里,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方洲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探索方面的深厚 底蕴与独特魅力。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艺术角落,仿佛在诉说着方洲小 学对美育的执着追求。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张一帆一 6 班《快乐的一家》
△明·美术馆馆长杨辉一同前往听课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唐啟晴一 8 班《花儿的祝福》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许文捷二 8 班《画夜景》
活动第一阶段首先登场的是三节别开生面的美术现场展示课,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 师生们面前徐徐展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的张一帆老师执教的《快乐的一家》 一课,引领一年级的学生们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描绘出动物世界的温馨场景。孩 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一个个可爱的动物形象,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 童话世界。方洲小学的许文捷老师执教的《画夜景》一课,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们以色彩与创 意,捕捉夜晚的绚烂与美好。在孩子们的笔下,夜晚不再是黑暗的笼罩,而是充满了神秘的 色彩和无尽的想象。方洲小学的唐啟晴老师执教的《花儿的祝福》一课,带领一年级的学生们在个性的创作和表达中感受花朵的造型与色彩、生机与祝福。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 描绘出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仿佛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这三节课各具特色, 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美术 教学的前行之路。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学校李瑞六年级《色彩纯度的练习》
△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刘铸贤三年级《庙会》
接着,两节精彩的说课进行了现场展示。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学校的李瑞老师的《色彩 纯度的练习》一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色粉技法改变色彩纯度的变化规 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那细腻的色粉在学生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变幻出无数种美丽的色彩。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的刘铸贤老师的《庙会》一课,以 游戏、学生互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沁润童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热闹的庙会场景在课堂上生动呈现,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庙会之中,感受着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方洲小学校长、园区书画特色联盟美育工作室领衔人屈荷军
随后,方洲小学校长、园区书画特色联盟美育工作室领衔人屈荷军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 的讲座。他从体验“美课 ”、畅游“美园 ”、举办“美展 ”、开展“美研 ”、精彩“美天 ”等多 个方面,分享了方洲小学在美育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幅幅美丽的 画面,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如同一场美育的盛宴,让人回味无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班主任》杂志社顾军为项目组拍照
△北京市房山区小学美术教研员高军
△北京市顺义区小学美术教研员刘杰
△北京市延庆区小学美术教研员潘娜
第二阶段的集中研讨交流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 院副院长赵楚、综合办公室主任周凯怡、美术系主任张宾、美术系副主任杨岩以及北京市房山区 美术教研员高军、北京市顺义区美术教研员刘杰、北京市延庆区美术教研员潘娜、北京教育 学院美术系的老师们与苏州的代表们共同参与了评课交流。他们围绕上午的美术课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和点评,既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那热烈的 讨论声、深刻的点评语,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了美术教学的和谐乐章。评课交流不仅促进 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也为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宾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宾也高度赞扬了此次交流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她认为这样的 活动为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她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 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方洲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充满温暖友爱,做到了教学内容 有特色、自主学习有引导、深入学习有梯子、比较观察有方法、艺术创作有表现。同时对来 自粉画专题、协同创新项目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宾主任还 表示,将继续支持和推动类似的合作交流活动,让培训真正发生,为美术教育事业的繁荣贡 献力量。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楚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楚总结发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赵楚 副院长首先表示感谢,正是有了多方共同的奔赴、辛勤付出和团结协作,本次交流才得以顺 利开展。接着,赵楚院长谈到了感动,她为方洲小学的美育教育建设以及学校对于粉画的投 入等深表赞同,更为学校在美育方面的努力和坚持,“艺无涯 ”的理念贯穿,为孩子们创造 了一个宽阔的艺术视野下的学习环境而感动。最后,赵楚院长展望了未来的交流与合作,她 提出以粉画的教与学为切入点,互相搭建交互融互通的艺术教育平台,让两地的艺术教育资 源得到更好的整合与借鉴,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进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努力。
活动最后,所有参与者在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此次“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与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合作教学研训 ”活动的成 功举办,不仅为两地美术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是为美育浸润背景下跨区域 的艺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以此为契机,在粉画项目为龙头的 协同推进下,两地基础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必然会有更亮眼的成果显现。
龙年画龙——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粉画教学活动
10 月 25 日下午,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成员来到明·美术馆,开展“龙年画龙 ”粉画交流活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龙图腾不仅美观,更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各国艺术家们与我们一起运用色粉绘画, 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九龙壁作品。
活动负责人杨岩副主任向大家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随后大家一起动手,等比例 作画、粘贴拼接、成品调整,共同完成这幅不同寻常的九龙壁。绘制过程中,杨岩副主任指 导大家操作,出现问题及时修正。老师们认真学习、谨慎操作,结合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各 自学科的思维特点,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短时高效地创作出惊艳之作,体现出跨学科、跨 国际的实效性。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宾对此次龙年画龙展览致开幕词
张宾谈到此次在明·美术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的老师们可以与国内外艺术 家共同见证“龙年画龙 ”微展的开幕非常荣幸。在龙年,我们以粉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描 绘龙的千姿百态,不仅展现老师们对中国“龙 ”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大家的绘画 功底和粉画艺术的魅力。
△国外艺术家共同体验粉画龙绘制并合影留念
在老师与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历时 5 个半小时一幅完整生动的龙形象绘画作品逐渐 呈现出来,作品效果出乎意料,大家纷纷赞叹。老师们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教师心得:
小学美术教师李会钰:
带着对展览的学习体验,我们急不可待的想要开始动笔尝试,大家在杨岩老师的带领下 一起用色粉开始我们的画龙创作,各国的粉画大师也加入到我们的创作中来,看到他们轻轻 松松廖廖几笔就将画面关系精准概括提炼而成,大家的绘画激情也被带动起来,很快一幅中 西艺术文化碰撞下的九龙壁粉画作品诞生了。
小学美术教师李瑞:
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在杨岩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用色粉开始我们的画龙创作。同时,各 国的粉画艺术大师们也加入到我们的创作中。看到他们轻松笔触、精准、概括的画面关系, 记忆深刻。在大家的努力下,历时 5 个半小时完成九龙壁粉画作创作。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 践,运用色粉的特点和优势带入课堂。在充分的教学演示中,使学生感到色粉厚重、灵动、 用笔自由、大面积小色块、层层叠加的色彩变化,在绚丽的色彩中增强学生的造型和绘画表 现力。
小学书法教师冯红:
龙年画龙活动有幸与国外艺术家共同体验粉画龙绘制,交流粉画绘制过程以及如何更好 地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绘画九龙壁感到十分激动,在杨岩副主任的带领 下,一块块完成了九龙壁的拼画工作。
初中美术教师冯静超:
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组织开展的“画龙 ”活动,作为双年展的一部分,为参 与者提供了一次亲手创作体验的机会。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外国艺术家及喜 爱粉画的小朋友们一起用色粉笔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体验了粉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加苏州粉画双年展的“画龙 ”活动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它不仅让我领略了粉画艺 术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还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粉画艺术将会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圆满落幕的“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组与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携手开展的合 作教学研训 ”活动,不仅为北京与苏州两地的美术教师构筑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宝贵平台,促进了丰富的学术对话与经验互鉴,更在当前美育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跨区域艺 术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实践探索的勇敢尝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驱动力。相信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依托粉画项目这一创新引领,两地将协同推进基础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还将为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人文情怀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共同开创美育教育新局面,为全国乃至全球 的艺术教育改革贡献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