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开展“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转化的课例观摩与研讨”活动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4-10-31

  10月29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中关村第一小学承办的“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转化的课例观摩与研讨”活动在中关村第一小学举办,此活动为北京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联合研修活动。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景小霞出席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负责人、学员近300人参加活动。

 

  课例观摩环节,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张海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青年特级教师张龙(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研究课例,为全体学员现场授课、说课。张海宏执教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 “讲” “辨”。具体表现为让学生在借助注释自读、举一反三共读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读懂文章;在发挥想象的基础上绘声绘色讲好故事;在阅读丰富拓展资料的同时进行思辨交流。不仅让学生扎实、真切地“贴着文字行走”,还学会了一事识人、多事识人、比较识人、拓展识人的方法。张龙执教《书戴嵩画牛》,从“猜猜图中人物是哪位诗人”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说话有据;从“题跋”这一文体切入,引导学生理解有悟;再以“此(画)当问谁”为疑,引导学生辩论有思。张龙锚定“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的新课标要求,构建并运用指向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入冲突、搜集证据、解决问题、价值判断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热情高涨的辩论和阅读拓展材料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问题。

  现场授课结束后,景小霞作活动致辞。她指出今年是北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年,要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机制,形成自主合作的教研文化,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学习评价机制。她赞扬今天两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异彩纷呈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一节有深度、有魅力、孩子们喜欢、师生共学的课。

  随后,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晓波围绕课例作题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的发言。她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素养型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与整体性的学业表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能够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她建议新老师应当回答好“如何学习一篇文言文”“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文言文学习活动”两个问题;“优青”老师应当关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名师应当不断思考如何开展指向核心素养,融合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符合儿童学习规律与学习进阶的小学古诗(词)文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张艳玲教授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认为他们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生动的演绎,两位老师将提升学生思维这一条主线索贯穿在到了课堂始终,在收放自如的师生互动中为我们呈现了别开生面的课堂。

  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作点评和指导讲话,他高度认可此次活动,认为观摩的课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提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五个要素、四大关系。五个要素分别是“功”“场”“导”“悟”“得”,“功”指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等;“场”即“教学场”的营造,体现的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导”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悟”指的是学生随时产生感悟、发表意见;“得”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四大关系分别是“有我有你”“有我无你”“无我有你”“无我无你”,“有我有你”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有我无你”指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无我有你”指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自悟;“无我无你”则是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通过五个要素和四大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午,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吕俐敏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探索》为题作讲座。她结合多篇小学语文古诗文篇目,对古诗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给出具体指导。她强调诗歌是自足的文本,古诗文是汉语言文字最独特、最典范的文本样式,汉字的音、形、义、用在其中发挥到了极致,教师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钻研,将古诗文凝练的内容具体化。她提出学习阅读诗歌一方面应理解字词意义,识字词的过程是识形象、识意象的过程,字词意义包含语境义、文化义,一方面应理解其基本形式,如语音形式,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情感特点。

 

  一位来自2024年优青小语班的学员感叹到:“今天的培训内容就像饕餮盛宴!”她还表示通过课例观摩,对前期的理论学习有了更具象的认知;通过专题讲座,更加深刻认识到读懂文本的重要性。学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积累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建构语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加深文化理解。

  如何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实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是当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此次活动中,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中文系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团队依托学院非实体研究平台“汉字教学研究中心”,两个“指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转化的小学语文培训课程开发”“提升小学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及“语文学习任务群学科知识”学科创新平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为例,探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为新任教师(示范)培训项目、优秀青年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名师项目等全体学员现场授课并开展课后研讨交流活动,今后培训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如何推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