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4-10-23
2024年10月18日,“学科育人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阅读圈本土化实践探索12年’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本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承办,是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批协同创新项目“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教育学院学科创新平台“英语学科育人研究”系列成果的展示。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徐国辉副教授和北京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程岚老师共同主持。北京、河北等多所学校英语、语文、地理等学科教师代表300余人现场参会。本次会议直播吸引了1515人次线上观看。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和分享在学科育人理念指导下,以“阅读圈”为代表的教与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阅读圈”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分享和讨论的活动,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比较文化并联系生活实际。本次会议搭建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教育研究与展示平台,同时也是通州区教科研基地活动,通州区全学科阅读教研活动,通州区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活动以及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小学英语、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初中英语教研实践基地校活动,这些活动是推动京津冀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分为上午公开课展示和下午论坛分享两个环节。
上午的研讨会,在北京学校的高中楼报告厅和初中楼合班教室共展示了6节精彩的英语、语文和地理课例,在高中楼分会场,北京学校杨阳老师带来小学四年级英语传统阅读圈案例《A MeaningfulWeekend》;乔璐洁老师带来初二英语单元视角下的情境化阅读圈案例《Teams》;杨茜老师展示了高二英语传统阅读圈案例《Reading and Think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建平副主任对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样态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期待,课堂主题明确,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体现了“阅读圈”将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优势。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郄利芹副教授也表示,“阅读圈”基于教材的本土化实践带来了学生的积极变化,课堂让学生自主合作,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的享受阅读,乐于进行语言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蔷教授指出,“阅读圈”本身作为一种路径,吻合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今天的课例能看到情境化“阅读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整合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深度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呈现了非常精彩的课堂。
在初中楼分会场,胡玲玉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刘彩凤老师带来初三语文《故乡》一课;地理教师高菘执教科普阅读《气候变化》整本书。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初中部主任、语文研修员马洪志老师指出,“阅读圈”通过角色的合作、讨论与展示,体现了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高效课堂,“阅读圈”的课堂建立了很好的学习机制,健全了学习资源,建构了深度学习,非常精彩。人大附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闫桂红老师对入职第二年的地理学科青年教师能够大胆尝试运用“阅读圈”进行教学实践高度肯定,认为是一次勇敢且有效的创新,“阅读圈”不同的角色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让阅读任务更加显性,有助于学生阅读行为的落地实施,能够启发地理教师如何开展学科阅读的探索。海淀区教科院课程中心科研员张晓玉老师对三个课例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圈”设计符合单元整体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整体贯通的思想。小学语文“阅读圈”的课例围绕学生提出的三个核心问题,呼应了语篇的主题意义探究,效果显著。
下午的论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示了“阅读圈”本土化实践的意义及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王晓楠副书记在致辞中感谢了市区教研部门对北京学校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成长搭建的数个平台,回顾了自2013年起,人大附中英语教研组在程岚副校长的带领下开启“阅读圈”探索取得的效果。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孙翠松院长指出,基础学科的建设至关重要,呼吁老师们积极尝试诸如“阅读圈”这样的多元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邸磊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活动是“协同创新”项目成果取得的突出效果的展示,相信“阅读圈”教学模式的推广能够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蔷教授以“构建新时代外语教育观——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外语教学窘境”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王蔷教授指出,外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基本定位越来越明确。语言不仅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王蔷教授非常肯定“阅读圈”的教学模式,“阅读圈”有助于突破有“语言”无“文化”这一教学窘境。她还强调构建新时代外语教育观有赖于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科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课堂教育生态的重构,以及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北京学校程岚副校长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阅读圈’本土化实践探索12年” 为主题,深入介绍了“阅读圈”的内涵和主要角色。程校长指出,“阅读圈”是同伴引导的阅读讨论组,涵盖了读、思、享、评、创多个环节,每一角色都对应不同阅读策略的培养,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回顾过去12年的实践探索,程校长详细解读了从人大附中到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学校“阅读圈”实践三阶段循环探索过程。在不同阶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团队始终保持反思和改进的态度,不断调整和优化“阅读圈”的实施策略。
北京市英语学科骨干、北京学校杨阳老师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分享了“小学阶段阅读圈角色培养路径”。北京四中北海校区英语教研组长、西城区学科带头人高洁老师以“基于扶放有度模式的初中生联结策略培养例析” 为题,向与会老师介绍了扶放有度教学模式,解读了联结策略在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北京学校张建元老师分享了“高中阶段阅读圈角色培养例析—以‘Questioner’ 为例 ”,张老师解读了“提问大师”角色培养的意义与价值,介绍了高中阶段基于“帮扶放”策略开展阅读圈角色培养的实践经验。
研讨会以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徐国辉副教授对“阅读圈本土化的三个关键意识”的解读结束。徐教授强调老师们要有追本溯源意识、量体裁衣的意识以及系统推进意识,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圈”中“享”受“悦”读。
研讨会后,现场参会的英语学科老师纷纷表示“听到了外语教育持续前行的有力发声,看到了扎根教研和精耕课堂的先行者和同行者, 感谢王蔷教授的高位引领、徐国辉老师和程岚副校长的热情带领。” 线上参会的北京四中雄安校区英语老师们表示“深刻体会到了英语学科育人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种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还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老师也表示 “真的被‘圈’粉了”,感觉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方面找到了方向。 还有参会老师以家长的角度说道 “今天的活动特别棒,听了程校长对于阅读圈的诠释,我从家长的角度也明悟了怎样去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