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4-08-30
2024年8月21-23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顺利完成来自昌平、顺义、怀柔、延庆4个区的220名新入职理科教师的暑期集中培训工作。本次培训涵盖了3个学段、6个学科、10个教学班,分别在文兴街校区、昌平进校、顺义进校、延庆教研中心4个教学点开展培训。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永凯莅临文兴街校区,对本次集中培训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
加强专业指导,助力站上讲台
数科培训团队高度重视,各系室在培训总体方案规划的基础上,提前进行了新教师培训的集体备课,体现出了各学科的特色,凸显了培训项目整体的进阶式设计。在三天的培训过程中,各培训团队在认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第一次站上讲台做好准备。培训采取教授专家引领、老学员分析经验、课堂展示、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项目组成员全天跟进,系主任、学科专家教授都走进课堂,对新教师进行授课、指导与磨课,帮助他们缓解入职焦虑,能够自信的站上讲台。
高中数学班学员: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从各方面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首先教学能力与知识基础必须要过关,要把握细节,切不能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小学科学班学员: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3+N”备课模式的重要性。这一模式不仅要求我们紧密围绕课标、教材、教师用书等核心资源,还鼓励我们广泛吸纳优秀课例的精髓,实现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与创新性。
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培训效能
本次集中培训为学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高中和初中数学班采用合班教学的方法促进不同学段的教师进行交流,加深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在小数昌平班、顺义-怀柔班和延庆班三个区教学点采用了“双师课堂”的教学方式,以“讲座-研讨-提问互动”的方式实施两轮的学习研讨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中学地理班邀请多名往届学员,利用晚间培训时间从不同的角度与新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中学生物班通过绘画创作的方式让每位学员进行自我介绍,尽快适应环境。同时,数科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每天进行教学检查,对各个班级的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随时响应
中学化学班学员:这几天的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更在实践操作层面给予了宝贵的启示与提升,加深了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还掌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水平。
昌平小学数学班学员:通过案例分析,我看到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
统筹协调培训,及时总结复盘
为了组织好本次集中培训,数科学院专门在15日召开了由班子成员、系室主任、项目团队成员和综合办相关人员参加的培训工作协调会。会议重申了开展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课程安排、学情分析、班级管理、教学督导和服务保障提出明确了具体要求。会议强调,各系室要更深入地细化各学科领域的专业发展蓝图,确保教师的成长路径既明确又具体;各项目团队务必全面且深入地执行培训内容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深入剖析了培训中的潜在问题,并制定了应对方法,会后由专人跟进确保执行到位。综合办在本次新教师培训中做到“网格管理,精准对接”,饮食习惯提前摸排,合理安排学员用餐和住宿,并对有伤病的学员及时提供人性化关怀,切实落实学院的安全管理要求。
在23日培训结束当天,及时召开培训总结会,培训团队和服务保障团队逐一进行复盘和梳理,会议并对后续具体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要加大系室统筹,做好集体备课、课表和培训计划;强化召集人职责,加强同类项目的交流,注重凝练培训成果;及时进行复盘,对暑期培训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探索如何弥补目前培训存在的不足;固化服务保障流程,加强管理研究。
展望未来,认真践行“双提升”
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培训是教师成长的第一站,帮助新教师完成“站上讲台”的第一步,十年的新教师培训也见证了首都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新教师的成长。未来,数科学院将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按照教务处要求继续深化培训内容,结合最新的教育需求和教学发展趋势,通过更多更精准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助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快实现身份转变、角色转变和思想的转变,帮助他们 “站稳讲台”与“站好讲台”。
(撰稿:赵玉萍、李欣雨/摄影:张军及各项目组)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