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时间:2024-06-26
为全面落实《北京教育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和《北京教育学院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培训项目的深度融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能力,共同构建高质量的育人环境。6月24日,信息科技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主题为《数字赋能协同育人 “大思政课”凝心铸魂》系列活动第四场--课程思政专题研讨。
活动中,信息教育系四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培训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和经验。杨建伟老师以“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继教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以“微视频智作”为例”为题,探讨了在教师数字素养继续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种方法,包括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案例开发、技术工具应用等。特别介绍了剪映软件自动生成视频和模拟真人声音的新技术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
俞瑶老师介绍了在“用数据分析学情的培训中融合大思政”的想法,分享大思政理念在融入学情分析中时要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思路。同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融入方法,包括课程目标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提供了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接着,李秋红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了“课程思政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强调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目标的首位,并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扮演关键角色,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思政素养,运用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和案例教学法,以实现隐性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最后,陈卫亚老师以“在数字化转型中践行课程思政”为题,探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实践课程思政,强调了课程思政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中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涵义、特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目的,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数字化转型与课程思政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陈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在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并强调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和责任意识。
信息科技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将“大思政课”系列活动贯穿全年,现已组织专题研讨、一线观摩、交流分享、集体备课共四次活动。下半年还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不断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