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共研优质课程,赋能科学教育 —— 数科学院召开2024中小学理科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讨会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4-06-06

  为落实北京教育学院“培训质量与管理服务水平双提升”要求,推进中小学理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一师一优课”建设,不断提升培训项目质量,2024年6月3日-4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数科学院”)在香山饭店举办了主题为“用优质课程赋能科学教育加法”的2024年中小学理科教师课程建设研讨会。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务处处长张金秀、副处长闫洁莅临指导并讲话;来自高校的课程建设专家、一线师训主任和教研员倾情参与,数科学院全体教师和优青项目学员计70余人参与讨论。研讨会聚焦当前中小学数学与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院内外力量对理科培训课程思政、单元教学、科学素养、数学素养等课程群进行顶层设计。

  研讨会分为课程建设交流、课程建设工作坊和工作坊成果汇报三个阶段。

  6月3日上午进行了研讨会的第一阶段,由数科学院院长王钦忠主持并致开幕词,说明了会议主旨并介绍了两天的会议内容和成果要求。

  在“课程建设交流”环节,首先由数科学院副院长邓靖武介绍了数科学院培训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指出研讨会是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集多方力量形成课程思政、单元教学、科学素养、数学素养四个课程群总体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的胡定荣教授作了题为“全课程建设促素养导向的课程方案学校转化的行动研究——一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课程改进项目”的学术报告,从全课程建设项目的理论研究、实践调研、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胡教授团队在北京二中,三十五中等学校开展全课程建设思考与经验,为本次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讨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在“培训课程案例分享”环节,由数科学院课程负责人代表进行课程建设案例汇报分享。生物教研室的黄瑄老师分享了2023年专题项目“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项目中进行的课程建设: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优化,通过工作坊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实践认知的协同提升;数学系的刘琳娜老师介绍了在新任教师培训项目“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课程设计与实施,她以教师PCK知识为导向,开展分阶段的课程内容设计,用案例资源来撬动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物理系的周莹老师分享了优秀青年教师项目“开题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她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带领优青学员围绕课题研究开展项目学习,引导教师们通过“做中学”实现专业发展;数学系的白永潇老师介绍了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学评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她以“高阶思维”培养为线索,引领特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

  在“一线视角与声音”环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主任田小将,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主任张丽芳,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王思锦,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鲁松启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赵燕老师分享了他们对于培训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纷纷回忆起了个人在北京教育学院参与培训的美好经历,肯定了培训课程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领力和示范性。他们也对数科学院即将构建的培训课程框架充满期待,希望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可以辐射更多区域,不断助力教师们进行专业发展。

 
 

  3日下午和晚上进行了研讨会的第二阶段——课程建设工作坊。研讨会分为四个工作坊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王钦忠院长带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坊、李春艳老师带领“单元教学”课程建设工作坊、冯启磊老师带领“数学素养”课程建设工作坊、周玉芝老师带领“科学素养”课程建设工作坊进行了激烈的、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县师训主任、教研员和部分学员代表参与了工作坊,也纷纷为四大课程建设提出了他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6月4日上午进行了研讨会第三阶段——工作坊成果汇报与交流,由邓靖武副院长主持。

  首先由四个工作坊的负责人依次汇报课程建设方案。王钦忠院长汇报了《理科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指南》,从课程思政建设目的与原则、课程思政概念辨析、理科课程思政领域及特点、理科培训课程思政目标、理科培训课程思政的路径、策略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指南内容。李春艳老师介绍了《单元教学课程建设总方案》,区别了单元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提出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立了单元教学课程设计的两类模式。冯启磊老师汇报了《数学素养公共课程“数学的力量”建设方案》,界定了数学素养的内涵,建构了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的三维课程设计模型,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内容要素。周玉芝老师介绍了《科学素养公共课程建设方案》,以科学教育加法为背景,提出了“走进科学”和“走进科学教育”两个模块的课程结构,组织了多元的课程内容。

  为了进一步拓展教师们的培训课程建设视野,积极吸取一线学校课程建设经验,了解一线课程建设需求,邀请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心的课程主任林琳作了题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北京十二中学的课程中心主任任鑫介绍了“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物理课程与教学策略”。

  会上,区培训机构代表和学院领导进行了讲话指导。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师训部主任肖月代表区县讲话,她表示,非常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和数科学院为区县带来的优质课程和各类培训,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研讨深入,能帮助一线教师们解决现实中的困惑和疑问。尤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南框架为中小学开展课程建设提供了优秀范例。

  学院教务处张金秀对研讨会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这次研讨会是促进学院培训质量提升的重要行动,肯定了数科学院在培训者,受训者和区域教研机构三者同向而行、共同发力作出了良好示范,并从教务处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持续推进举措和发展建议。

  学院副院长汤丰林对会议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讲话。汤院长指出,这次研讨会充分彰显了理科教师培训者的学科特色,建立了“很清晰、很逻辑、很落地、很可行”的四大课程方案。研讨会吸引了一大批区域教研员、师训主任以及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再次证明了数科学院进行理科课程建设恰逢其时。汤院长也要求,理科教师更要从哲学思想高度出发去思考科学教育,从“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想要成为什么”三个角度不断追问理科课程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本次研讨会打造了一个由高校专家、学院教师、师训主任、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课程建设平台,为提升数科学院培训课程建设质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未来,数科学院还将继续推进优质培训课程建设,为科学教育加法赋能。

  通过参加此次中小学教师课程建设研讨会,教师们感触颇深:

  2022级优青学员崔玉娟表示:“给我感触最深的是3日下午参加的“科学素养”课程建设工作坊研讨活动。在这里我体验并参与了我们平时在北京教育学院所上课程的诞生过程。在这个里面我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未来这个课程的受众。双重身份给了我更多的感触和思考。作为课程的设计者,要知道一线老师的诉求是什么;作为课程的受众,参与课程设计能更好的理解设计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和内涵。这使我想到了我的课堂设计,既要有比学生高的视角,也要听听他们的想法。两天的研讨内容收获满满,北京教育学院老师们孜孜不倦,认真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感谢教育学院给我的这次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向优秀老师们学习的机会。”

  2022级优青年学员崔特表示:“经过两天的学习,使我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对于课程思政,我之前的认识是根据学科内容选择的,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随机选择适切的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工作坊的研修和专家引领,我清楚的理解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整体,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将其有机融合在课程内容中,需要开发更有价值的课程思政案例使其真正落实。感谢数科学院提供的学习机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落实课程思政。

  数科学院青年教师翟献帅表示:“此次参会让我对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课程建设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实施方案;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第三,团队合作和经验分享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将把本次会议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 赵玉萍 撰稿 / 张军 摄影 )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