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人文讲坛|外语系举办“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学术讲座活动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4-05-28

  2024年5月27日下午,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鲁子问教授在北京教育学院配楼804会议室,进行了题为《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外语系系主任李慧芳副教授主持,外语系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李慧芳老师致开场辞,介绍了鲁老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然后鲁老师结合亲身案例深入浅出地回复了外语系老师提出的9个问题:世界优秀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文明与制度文明的内涵;文化意识培育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双传形态的内涵;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如何选用课外资源进行文化育人;文化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自然迁移;如何客观地解释抽象的文化现象;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建议。在回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鲁老师认为:需要全球文明视野下看待中国文化,在跨文化视域下关注文化的共识,建议采用基于人类立场的中国立场,思考中国文化视野的全球文明,然后思考全球文明视野的中国文化,深度剖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认为文化即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文明是一种规约式的制度,尤其是道德规范。文明高于文化;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发展区开展学习活动;在AI时代,侧重通过语言学习培养有文化的人,而不是通过文化学习培养有语言能力的人,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育,应该为素养教语言,不为语言牺牲素养;从全球文明视角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跨文化视角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开发教材资源首先确定跨文化传播内容需求,再确定传播视角,再选择与调整内容,再编写材料,实践与确定;基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可能,英语语言与文化有机融合;尽可能多视角分析问题,培养能为人类发展与中国发展开展积极的跨文化交往的中国人;外语教育其实是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本身需要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

  鲁老师分享完之后,外语系教师也围绕“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文化教学中发挥作用及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大思政课”进行了进一步深度的探讨。外语系教师一致表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