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以体育德、以美润心”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思政主题论坛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4-05-18

  

  5月16日上午,“以体育德、以美润心”——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思政主题论坛在黄寺校区配楼四层报告厅举行。

  本次论坛由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举办,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北京市关于“大思政课”建设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和任务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在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中落地见效。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宏海,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志勇、院长潘建芬、副院长赵楚、副院长张庆新,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尚洪刚、美术系党支部副书记马小虎、美术系副主任杨岩以及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周志勇书记主持。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实验学校书记肖建宇、北京明远书院实验小学校长陈春红、北京学校副校长程岚、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教师杨琼、北京市五十五中德育主任高佳和清华大学附属广华学校体育主任刘娓楠作为主讲嘉宾。

  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在论坛上致欢迎辞,她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感谢学院党委、杨建新副院长及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她讲到,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课程思政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如何校长教师至关重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体育美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在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思想、思维、精神、人格)和“育人”(身心统一健康),为生命增值。在体育美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是提升体育美育教学质量,实现“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期待并相信主讲专家对课程思政的深刻理解、躬耕探索和鲜活案例必将为北京市今后的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思政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在论坛上,六位主讲嘉宾紧紧围绕各自学校体育、艺术课程思政的价值、路径、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从不同视角与大家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

  肖建宇书记的主讲题目是“让思政教育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她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建校10年来,学校在“努力做硬件最软,软件最硬的学校,做灵动的思政教育”的具体举措,她表示,青少年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意志力、规则意识、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情怀和综合素质。让青少年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得到全面的成长;关注学科间联系,将理想信念、爱国主劳动教育道德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合力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陈春红校长的主讲题目是“崇尚体艺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她从我们的认识、我们的做法、亮点和期待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在体育和艺术课程思政探索中,坚持统筹规划保落实,清晰目标建队伍,落实五个“立足”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和亮点。她表示,今天坐在教室的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国百年时的生力军,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将接续奋斗,崇尚体艺育人,用教育点亮未来。

  程岚副校长做题为“立足´大思政´中小学体育与艺术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索——北京学校的实践做法与未来构想”主旨分享,她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相关文件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分享了学校立足大思政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未来构想。他们的做法是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以课题为引领,由党政办牵头,各部门协同,以各党支部、各年级组、各教研组以及备课组为重要支柱,推动各项任务实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逐级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的大思政课程群建设工作格局。聚焦学生的培养目标,全力构建了全学科、多主体、多领域、全过程4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杨琼老师做题为“美育赋能思政,艺思融合育人”的主旨分享,她从蔡元培早期正式提出“陶养”“美育”这些字眼讲起,用时间轴详细梳理了不同时期我国正式提出“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了对文件认识理解不断深入的演变过程。她认为,美育赋能思政,艺思融合育人,要爱党爱国同向同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她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启发美育思政教师要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 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 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佳主任做题为“校园足球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主旨分享。他结合自己曾经作为足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和对足球运动的深刻理解,提炼出校园足球践行立德树人的12个目标,即友谊、乐观、责任、团队、信念、成就、活力、忠诚、目标、态度、激励、享受。他要求学生,珍惜足球场上、场下的友谊,学会乐观地面对暂时的落后敢于承担责任,时刻为团队着想,坚定振兴中国足球的信念,客观对待胜利与成就、牢记忠诚、展现活力,明确目标、端正态度,习惯激励自己与同伴,用心享受在球场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他认为,课程思政需要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静待花开。

  刘娓楠主任做题为“从奥林匹克教育到课程思政:共筑育人新高度 ”的主旨分享。她聚焦奥运教育,结合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从我与奥林匹克,以“体”强身、育人以健,以“体”修行、塑人成长,以“德”树人 、铸人以魂四个维度进行了分享。从火炬进校园引发的思考积极提炼奥林匹克教育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树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意识,并设计系统丰富的单元内容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她认为,“残奥教育”是健全人最应该接受的教育,教育者首先要有自己的信仰,首先感动自己,才能让学生有信仰,才能感动学生。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代表北京教育学院对今天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主讲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逐一点评了每位主讲嘉宾的发言亮点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今天各位专家的分享和交流,既是对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也是北京市课程思政工作的优秀范式,必将对北京市课程思政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也为北京教育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有益借鉴。他希望,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审美素养协调发展,把体育、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坛主讲嘉宾的精彩报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大家表示,本次专家讲座视角新颖、内容丰富,为提升体育、美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等方面提供了新视角,展现了在体育和美育课程思政领域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成果,是一次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体育艺术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艺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以体育德,以美润心”的具体体现,体育艺术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下一步,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总结、充分挖掘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聚焦立德树人,抓好价值引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讲好故事、实践体验等5个着力点,从而增强体育艺术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