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项目和新时代中小学名校发展工程联合组织学员赴上海、广东开展异地研修。教育干部学院校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越校长项目负责人胡淑云教授,教育干部学院副院长、名校长工程负责人陈丹副教授,项目助理刘博文副教授、黄琳妍博士及两个项目的全体学员参加了研修活动。
此次研修旨在拓展学员视野,紧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动态、前沿研究和实践创新,涉及三大模块:一是走进3家高端教育专业机构,拜访教育研究和干训领域知名专家,提升认知格局;二是开展1场京粤两地校长对话论坛,互学互鉴;三是参访5所上海和广州名校,现场感受发达地区名校长风采与学校实践创新。
在拜访名家活动中,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参观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从全球教育发展视角做了《研究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助力教育强国之师建设》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分析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八大趋势;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参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从名校长专业成长视角做了《以理论化的方式来表达实践经验》讲座,详细阐释了理论化的重要性、理论化的特征及方式、教育实践的逻辑等;走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访广东省干部培训中心,中心主任龚孝华教授从名校长培养视角做了《学校发展的层次及办学模式》现场报告,详细介绍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分享了建设不同发展层次学校的路径模式。
在京粤校长对话活动中,卓越校长项目学员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军、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校长李宏、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校长左春云,名校长工程学员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校长王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校长张英等五位校长代表北京地区分别从系统规划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基于教师深度教研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跨学科综合课程建设的思考、构建幸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基于共性需求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展示。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张忠宝等五位广东校长则围绕着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人格教育的实践创新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校本路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阅读课程的育人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胡淑云教授和龚孝华教授对十位校长的发言做了细致点评。
在参访名校活动中,通过沉浸式体验,真切感受和体悟名校长办学之道。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通过参观校园和校史馆,大家全方位了解了学校历史、学校文化、育人模式、特色课程等,周彬校长深入讲述了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和出路。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员们被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微型博物馆陈列所吸引,通过张锦庭校长对“美好教育”的解读,大家对“人文融入,科研引领”为特色的华师附小办学之路留下深刻印象。走进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大家惊叹于学校“对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蓬勃腾飞之势,也对柯中明校长从村小校长到全国名校长的成长经历和办学智慧充满敬佩。在广东佛山石门中学,大家透过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看到了以朴素教育助推县域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历程。在清澜山学校,大家领略了该校的国际教育风采,对学校坚持的“成为中西融合教育的典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领袖气质的清澜学子”办学愿景的体会深刻。
本次异地研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教育改革国际趋势的分析到校长理论水平提升路径的探讨,从京粤两地名校长共话基础教育未来图景到分享造就优质学校的特色经验。每一次学习都让学员深有触动、备受启发,校长学员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异地研修活动受益匪浅,一定将所学积极转化到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努力推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