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思政学院举办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家座谈会

供稿: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 时间:2024-04-23

   4月22日,一场聚焦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家座谈会在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顺利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统筹领导,旨在共同探讨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北京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冷传才、副处长单聪、教育处高利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王争艳、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宋湘勤,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心理教研员张景芳,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校长王海燕、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德育副校长曾范荣,北医六院副院长孙洪强。其他相关单位的参会人员有北京市少年宫副主任王君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心理项目负责人白玉萍、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系主任祝慧萍、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健康咨询报社副社长郑淑华。思政学院院长王远美以及曾盼盼、吕红梅、金颖、林雅芳、涂元玲副教授一同参会。会议由北京教育学院思政学院副院长沈彩霞主持。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小学干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的路径和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和实践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开展五育融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策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与协同干预的策略等四个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专家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堵点,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林丹华教授认为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师岗位分层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监测体系;王争艳教授提出要对中小学各个学段教育开展分层式培训,要保障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宋湘琴副教授提出应当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将体育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区教研员张景芳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要树立学生自助和互助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关键在于全员参与;王海燕校长结合办学实践,从心理预防、干预到管理介绍了培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曾范荣副校长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和特色亮点。北医六院孙洪强副院长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要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包括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都应当具备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冷传才在总结发言中结合专家意见以及近期工作安排,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用好多领域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抓好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做好市级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我市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和协同干预工作机制、规范心理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提升学校全员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三是做好资源保障。配齐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建立教育、医疗、体育协同保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冷传才处长表示希望各领域各部门继续携手共进,为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沈彩霞副院长代表思政学院感谢市教委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指导,表示将全面梳理、充分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加紧研制《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心理健康培训方案》和《北京市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操作指引》,认真完成市教委布置的任务,助力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