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雕琢青少年强健体魄 聚焦指导能力再提升——西城区学生体能训练营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暨体能论坛成功举办

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3-12-06

      12月1日上午,西城区学生体能训练营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暨体能论坛在北京教育学院黄化门校区举办。本次培训以“指向非正常体重学生体能训练营的活动设计与干预指导”为主题,培训时间为2023年6月-12月,培训学员为西城区100所中小学校的100名体育教师。通过为期6个月的培训,帮助西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强化立德树人、雕琢青少年强健体魄的责任和使命,提升指导非正常体重学生体能锻炼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掌握指向不同锻炼主题的活动设计、方法实操,提高指导学生体能锻炼的评估诊断、运动干预和家校协同育人能力。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芦乃静、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志勇、院长潘建芬、副院长张庆新、西城区教委体卫艺科科长毕正勇、《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主任郝俊、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姜宇航、史红亮、西城体育教研员和西城体育名师出席结业典礼,会议由培训学员白皙和体育系青年教师易建斌主持。
      首先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通过纪录片带领大家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主要包括破冰仪式、理论课程学习、实践方法学习和下校观摩交流四个部分。共同回忆本次培训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瞬间。
      项目执行负责人体育系党支部书记韩金明副教授进行项目总结时表示,在培训前期通过调研对学员的体能基础进行摸底,并对学员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专项特点、年龄分布等进行分析。摸清老师们的困境与难题,为本次培训的内容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次培训圆满完成120学时的课程学习,分为思政课程、理论课程、方法课程、交流课程、拓展课程等5个课程模块,北京教育学院组建了一支专家团,来自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市疾控中心、北京体能训练中心等单位的专家,还有来自北京市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一线教师,并以时间轴作为课程模块实施的推进方式,以任务驱动式提高培训的过程性监控,并结合课外资源的供给,全面高效地保障课程的落实。通过后期调查问卷,全体体育教师都认为本次培训非常必要与及时,并给予本次培训高度认可。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体育教师李稷雄作为学员代表进行发言,他首先对本次训练营专项培训项目的专家团队和班主任表示感谢,并分享了自己在本次培训和工作执行过程中的三点收获:第一,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第二,专业指导,收获丰厚;第三,名师引领,讲练结合。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培训以及培训后方案落实等全过程,收获了知识和技能的双增长,并表示将带着盛满知识的行囊继续使命在肩,砥砺前行!
      来自小学1班、2班和中学班的体育教师分别进行了非正常体重学生体能学练的培训成果展示,包括集体健身操、动态拉伸+素质练习、体能干预课等内容。
      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芦乃静表示,老师们通过本次培训提升了指导学生体能锻炼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达到预期效果,如期结业,并对北京教育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指出西城区学生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防控工作刻不容缓,首先需要在提升体育教师能力上下功夫,培训中安排的专家讲座与案例分享,提升老师们体能训练的干预指导实施能力;学生体质诊断与不同主题体能学练,提升体能知识与方法储备;多种形式培训成果交流,提升方案设计与优化能力。强调在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要在学校防控“四小”方面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结合本校实际,拓宽工作思路,争取有所突破。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在讲话中指出,让孩子们科学动起来的首要因素是体育教师,即体育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本次以体能为主题的培训,是对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迅速反应和具体实践。培训紧紧围绕非正常体重学生“一校一案”2.0版本实施方案提升、学生个案小台账的建立、体能干预方法与实效展示、体能场景设计等重点、难点内容展开,并以技能实操演练、学校案例展示等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可以说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活动设计、实践操作、评估诊断和家校协同育人等能力,更好地促进了西城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体育教师,将本次培训收获带到自己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潜心专研,久久为功,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与会领导发放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和学练展示证书,结业典礼圆满结束!
      体能论坛在结业典礼后进行,分为论坛1:“一校一案”2.0体能训练营实施方案、论坛2:体能干预方法与实效展示、论坛3+4:个案小台账建立与体能场景展示三个分会场。
      论坛1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庆新主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主任郝俊、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教授李健、西城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吉星、西城区宏庙小学贾萌承担指导专家。来自西城区中小学的4位学员结合学情、校情、师情分别进行“快乐健身”“成就自我小勇士”“家校共育”“一校一案”等主题的展示汇报。
      展示汇报结束后,五位指导专家对四位老师的汇报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中小学体能训练营取得成效表示认可,同时就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如何保持中小学体能训练营2.0的训练成效、如何改进3.0体能训练营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会专家指出,做好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营要抓住四个要素:明确对象、精准施策、持续评价、结果导向。首先要明确特殊群体的学生数量、分类、分层,做好基础数据的调研与分析;其次,要从不同性别、内容、要求、时间、问题等多维度进行校内精准施策,还要从家校社联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信息技术融入等多方式与资源视角进行综合干预;第三,要做好前中后的可视化学习结果的持续评价,尤其是要让借助大数据,学生成为自检自测的主体;最后,要做到结果导向,包括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体测数据和干预效果、改进方案与进阶方案。与会专家也提出,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营不仅仅只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与习惯,为享受未来的高品质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论坛2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姜宇航主持,来自西城区中小学的9位学员进行汇报与分享。结合校本体能发展策略、运动乐趣提升、体能训练营学练策略开展与分析、不同年级学生体能发展与实效多个维度进行展示汇报。
      西城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周建龙提出,开发非正常体重的学生人群的具体实施策略,具体的降体重策略,轻体重和大体重的不同干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次培训给予学员最大的启发。北京市三十五中丁福芹老师提到,论坛内容紧扣西城区体质增强方案,每位老师从实际出发,加强自主策略设施,特别是西单实验小学的速度练习策略非常有意义,强化关节功能,注重稳定,不断增强学生学练的效果。体能练习中,强化关节功能,基本动作模式,是最好的安全保障。最终要完成的是非正常体重的学生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增强自信。育民小学的晨练课堂非常有特色,也符合小学生的需求。
      论坛3+4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史红亮主持,点评专家有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周志勇书记、西城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康栋和北京八中正高级教师徐东良。本组先后有4位教师进行了方案展示。
      来自于西城区长桥小学的金鑫老师的展示主题《小胖墩的华丽变身,体能训练个案》,以个案的形式展示了学校对肥胖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成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何山老师的展示主题《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能案例》,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及体能的增长来减轻体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的梁华老师的主题《创设情景化比赛场景,提高学生学练热情》的主题,系统分析了如何创设比赛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动力。因势利导,推动学生体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来自于北京市第八中学的陈卓老师以《中小学体能课的场景式设计思路与方式呈现》为主题,展示了学生体能练习的多个类型。以教师的较为引导,学生自主研讨和实践练习方法,并依托现有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形成更加丰富和有时效的练习方法。三位指导专家在展示过程中,分别就四位老师不同的汇报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中小学生体能练习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各位老师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康栋老师指出教师体能教学和训练是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徐东良老师也指出,学生体能练习要有方法和措施,要依据学生不同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锻炼的方式方法,力求达到良好效果。周志勇书记总结各位老师的优点和不足,指出要以核心素养中体能练习的指导思想为目标,大力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要注意体能练习的科学性和兴趣性等。
      至此,西城区学生体能训练营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暨体能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