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 时间:2023-12-04
11月28日,“系统内生与行动共识——共创家校共育新生态”主题科研论坛在学院召开。此次学术活动由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家校共育科联合策划组织共同举办,既是学院建院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延伸,也是西城区第23届教育科研月活动之一。旨在把握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多主体家校共育需求和关键问题,探索凝练家校共育新模式,构建具有西城区域特质的家校共育系统,创建共筑—共研—共创家校共育新生态。
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桑锦龙,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陈海东、西城教科院院长何暄、思政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淑君出席活动。思政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西城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西城区各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负责人及部分学校校长、书记百余人参加。会议由思政学院德育与班级管理教研室主任郭冰主持。
陈海东副主任致辞,感谢学院对西城基础教育一如既往地支持,更希望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打造专业的家校共育教师队伍、发挥系统治理与多方联动对营造家校共育新生态的重要促进,成为做“有温度”的西城教育的有力支点,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盼新需求。
主旨发言环节,共话家校共育新探索。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小学的干部、家长分别从学校家校共育系统的构建及实践、家委会机制建立及对家校共育工作的促进、“三位一体”切实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以“月话题”为载体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桥梁、新时代家长参与的边界与责任五个方面阐述了生发于基层实践中的对家校共育的深刻理解和探索创新。
圆桌论坛环节,共议家校共育新经验。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北京市回民学校、北京市第七中学、北京市西城区椿树馆小学、西城教委家校共育办公室的干部、教师、家长,以圆桌论坛形式共话家校共育的感悟、实践、思考与展望。遍布北京市的班主任家访地图、面向家长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先于家长诉求的及时支持、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折射出西城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赤诚和始终坚守的初心。
课题发布环节,共启家校共育新征程。张祥兰博士以“科研赋能 课题驱动 共创家校共育区域新生态”为主题,面向西城区各中小学发布了“西城区家校共育品牌创建项目”。该项目以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遴选了12所中小学作为项目学校。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校际“学术+行动”联盟,发挥“雁阵效应”,后期将在学院、教科院、区教科院专家团队的带领下,立足学校,委托专项课题,通过过程跟踪指导、个案深度分析,助力学校梳理家校共育经验,力求在区域范围内打造一支队伍、创建一些品牌。
思政学院张红副教授作为专家进行点评,带领大家一起梳理了家校关系从配合、合作到寻求共赢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家校共育相关政策法规、儿童权益保护等角度对家校共育的新要求,以及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引领大家在专业支持、政策指引下找寻家校共育工作的突破口,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更加深入、专业、有高度的发展。
桑锦龙副院长在会上讲话,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指出共建家校共育新生态是首都教育发展的需求,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力求家校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并就如何推进家校共育项目研究,提出新期待,希望思政学院通过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联合教研等多种方式,共同促进西城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共同促进西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回答好“教育强国、首都何为”的时代课题!
(德育与班级管理教研室供稿)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