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教育干部学院) 时间:2023-04-01
3月29日上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北京教育学院基地举行首场专题导师讲堂活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首席专家桑锦龙研究员为该项目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名学员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报告由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院长胡淑云教授主持。
桑锦龙指出,作为党的二十大以后启动的教育部“双名”计划参训学员,各位校长必须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做表率。要聚焦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自己的工作实际,正确理解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国之大者”,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把提高自身素质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桑锦龙指出,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走过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历程,经历了萌芽阶段、启动阶段、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发展主题。要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
桑院长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中小学内部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一是要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学校政治建设。二是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机遇,强化学校信息化建设。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质量建设。四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强化学校能力建设。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作为首都,北京市的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也承担着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经验的责任使命,有许多中小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值得学员们学习借鉴。
在三个小时的学习之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大家认为桑院长的报告具有极高的政治站位和全局视野,既帮助大家建立起了看待当前教育问题的宏观视角,又指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操作方向,非常解渴。
胡淑云院长在总结环节指出,桑院长的报告体现了项目首席专家对校长学员全方位的示范引领。从名校长到教育家型校长的关键瓶颈就是专业概念的拥有量和解释能力,大家必须持续提升对教育概念进行定义的能力,不断增强深度学习政策文件的意识与能力,做好“一课三得”、持续反思,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宽度、厚度、深度,做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的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
本课程是导师讲堂系列课程现场教学的第一课,本培养基地所有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都将通过导师讲堂为学员讲授量身定制的专题课程。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