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扎实谋划搭建学科创新平台 稳步推进引领学科建设——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举办学科创新平台申报交流会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2-10-26

  为稳步推进学科创新台申报工作顺利开展,2022年10月24日上午,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组织召开2022年学科创新平台申报交流会。学院汤丰林副院长莅临指导。会议由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主持,全体教职工参会。

  邸磊院长首先以《学科建设 人人有责 创新平台 引领发展》为题做主题分享交流,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北京教育学院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他指出,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研训一体、坚持统筹兼顾、强化驱动创新,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职后教师教育学科群”。而以“职后教师教育学科群”为统领,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的工作主要聚焦于四个主干学科之一的学科教育学,其中包括一个优势性学科和两个成长性学科。我们要针对专业优势和工作特点,发挥专业所长,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他强调,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人人有责,包括二院班子成员、教学系主任、副主任、非实体中心负责人、学科教师及综办职员各有分工。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包括“为什么申报?共性目标是什么?关键任务如何?如何保障?衡量指标怎样” 等重要问题,在平台的申报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寻找和充实答案。邸院长强调,学科创新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本载体,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工作。加强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有助于加强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对学科交叉融合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汇聚科研力量、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产出科研成果的重要学术基地,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希望全体教职工深刻认识学科创新平台申报工作对于我院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中来。

  

  三位平台申请人简要汇报了团队前期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且就平台建设的选题及依据、建设基础、文献综述、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内容与措施及预期成果等内容做分享交流,同时分享了他们在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希望老师们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欢迎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平台建设团队中来。

  汤丰林副院长在会上讲话。首先他感谢和肯定了三位负责人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总体感受有四点:有研究积累、有建设经验、有对改革发展的敏感性、有发展动力和积极性。汤院长建议大家在如何进一步厘清概念上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科创新平台的理解,汤院长提出三个关键概念,一是学科,要有清晰的学科逻辑和学科定位;二是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三是平台,关键要把握住平台的三个特点,一是专业性,二是综合性,将研究培训实践方方面面的事情融为一体,体现研训一体思想;三是实践性,既包括我们自身的培训实践也包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最后汤院长从三个方面引导大家对学科创新平台申报工作做出深入思考:第一,能挖多深?主要取决于团队的学术研究的功力和能力,在保持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求大同存小异,充分发挥所有参与者的优势;第二,能拓多宽?要把教、学、研、训一系列工作结合起来;第三,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基础,一是前瞻性,一是规律性。最后,汤院长预祝三个平台申报成功,希望大家一起把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好,同时希望每位老师在参与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在学术造诣上和教育培训中,都能真正干成事,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更大的成长。

  本次交流会作为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2022年度学科创新平台申报的重要阶段性工作,使各申报团队更加明确了申报工作的思路和方案,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申报的决心和信心。下一步,三个团队将根据《北京教育学院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北京教育学院“十四五”时期学科创新平台评审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继续修改和完善申报材料,紧紧围绕高质量申报目标,争取提交更加完善的申报成果,力争实现把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我院的学科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