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和8月26日上午,北京市昌平、顺义、怀柔三区共107名小数新教师参加了初教院2020启航计划小学数学项目在线培训活动。培训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的主题,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活动转化、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两个方面展开,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8月25日下午,初教院刘加霞院长聚焦新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新教师做专题报告《如何上好一节课: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习活动》。培训前期,刘院长以一、二、三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为前置任务,让新教师提前完成教材分析工作,整理教材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过程中,刘院长首先点评了新教师在教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制定过于宏观,缺乏具体内容分析等,强调应带着最朴素的问题和数学思考以学生的视角做教材分析,以此切入为新教师提供了三个具体问题作为分析教材的抓手,即:教材上有什么?该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教材内容如何为我所用?通过问题思考,读懂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随后,刘院长以一年级《数一数》、二年级《厘米的认识》、三年级《口算乘法》为例,具体讲授了如何分析教材内容、如何设计活动任务,并深入剖析了数数和度量的数学本质与数学价值;最后,刘院长进一步总结与升华了教学的主题,教材分析是用最朴素的问题思考数学最本质的问题,而好的数学教学活动能揭示数学本质,有思维挑战性,是有趣的、好玩的。
8月26日上午,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杜志红老师以《如何上好一节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为主题做讲座,从“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教学的组织依据”、“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组织策略”四方面展开。课程中,杜老师首先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第86条建议的解读为切入,帮助新教师明晰角色与使命;随后,杜老师与学员一起观看了经典教学案例——《认识数“1”》,并从教师的语言、肢体等多个角度,剖析了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的作用,并为新教师提供了听、说、写等用语小妙招;最后,杜老师结合配套效应、禁果效应、刻板效应等具体心理学原理,为新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教学组织策略。
经过两场数学学科专业培训,新教师不仅提高了对一节课的设计、实施、总结等环节的进一步认识,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技能,还找准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坚定了教师信念。正如新教师在总结反思中所说,教师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职业,这种职业幸福感可以源自一个学生的想起,更加源自于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通过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名教师的信念。
本次培训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让新教师在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理论提升的过程中感悟良多,为新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新教师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开展、课堂组织管理的疑惑与问题,这将是后期培训内容设计与开展的重要依据。
任旭、刘晓婷/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