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课题引领 专题推进 成果展示 ——初等教育学院“博物论坛”活动纪实

供稿:初等教育学院 时间:2019-11-16

 

微信图片_20191115123325.jpg

2019年11月5日,由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与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博物论坛-小学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观摩研讨活动,在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结合北京教育学院重点关注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博物馆课程开发研究”及初等教育学院CAPsI小学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专题研修项目,通过教师研究课、说课和专家研讨沙龙的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并结合博物馆独有的优质资源共同设计与实施博物馆课程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与会嘉宾有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研究会会长陶礼光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加霞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闫洁副院长、东城区分司厅小学金辉校长、北师大校友会文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678家委会”创始人马晓东、郭守敬博物馆执行馆长张鹏。初等教育学院部分教师与北京市各区县小学教师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活动由刘琳娜副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1115123351.jpg
 
上午展示了由北京市财会学校孙华飞、清河第四小学胡蕾老师带来的研究课《压岁钱与古代钱币》《筷子里的学问》,以及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孙明辉光明小学耿晓飞老师带来的两节说课《钱币的演变》和《颐和园里的桥-玉带桥》。几位老师分别从生活、汉字、审美等几个不同角度切入,带领同学们走近博物馆展品,认识博物馆展品,把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带进课堂,在阅读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在随后的“与专家面对面”沙龙活动中,与会教师提问互动专家们对授课教师在博物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方面予以了肯定,同时分别从综合实践课程、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方面分别对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改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191115123358.jpg
下午的展示活动有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勾学英老师带来的研究课《恐龙印记》以及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闻竹老师带来的说课《时代变迁》。勾学英老师通过实例向同学们形象介绍了恐龙足迹化石意义,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图片中恐龙脚印的走势,充分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推测当时的各种场景,领悟用好史料、用证据说话的科学探究精神。闻竹老师紧密结合建国70周年的新契机,利用本校“老物件博物馆”资源,设计了引导学生追溯、发现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在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感悟新中国的伟大成就陶礼光教授结合两位老师的展示,从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了微讲座,介绍的“课程十环”理论让大家耳目一新,随后,张鹏老师以博物馆人的视角,梳理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多年讲解经历详细剖析博物馆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小学博物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该由校方、博物馆方和专业课程设计的第三方机构共同设计与实施,并对未来小学博物馆课程的开发充满期待。
微信图片_20191115123356.jpg
最后,北初等教育学院刘加霞院长作论坛总结发言刘院长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活动的意义、影响和价值肯定了各位老师展示的成果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提出不仅要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还要加强文献梳理方面的工作,通过了解别人优秀的做法和研究内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支撑,同时鼓励大家更多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成果。
微信图片_20191115123348.jpg
一天的研讨活动内容丰富,与会者收获满满,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使老师们对基于探究与问题引领的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老师们后续开发博物馆课程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经验。这也是课题研究带动专题培训,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展示活动,对后续课题推进、成果提炼,实现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都产生了良好效果。
 
                                   何鑫刘琳娜 供稿/摄影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